互联网巨头“抱团”打击互联网欺诈
“流窜犯”这个词,已经从线下“流窜”到了线上。在微博上发消息,在百度上撒网,在腾讯上联系,在淘宝上交易,互联网欺诈已经开始“跨平台”运作。
6月25日,第一届互联网交易安全峰会在杭州举行。原本存在竞争关系的21家互联网巨头企业,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百度、新浪、盛大、网易、亚马逊中国等,同仇敌忾,在公安部指导下,发起成立“互联网反欺诈委员会”,形成了电子商务生态圈联防联打的战略合作框架。
杭州去年立案的网络诈骗有8000多起
“杭州去年立案的网络诈骗有8000多起,平均每天24起,每起的平均损失是5000多元。今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案件数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6%(平均每天约25起),平均每起诈骗案件的损失增至7000多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杭州市公安局网监分局局长陈柳先在峰会上透露了以上数据,他说目前网络诈骗主要有四种类型,包括网络购物诈骗、QQ好友诈骗、中奖诈骗和钓鱼网站诈骗。
峰会当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进入6月以来,互联网上钓鱼欺诈网站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日均新增欺诈网站9533家,360平均每天拦截欺诈网站约915万次,相比一季度增幅高达30%。在6·18电商价格大战带动下,本月与网购相关的欺诈网站占比最高,数量超过8万家。
网络欺诈产业化全网作案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欺诈已经呈现出跨平台流窜作案的趋势,某一个平台上的防控做得好,犯罪分子就会“转行”到其他的平台上继续作案。阿里巴巴集团首席风险官邵晓锋就在峰会现场讲述了一次在配合公安机关抓捕网络欺诈犯罪分子过程中的“奇遇”。“由于情报有误,我们冲错了一个住所,结果没想到的是,虽然我们冲错了,但是同样抓到了另外一批网络欺诈分子。他们说,我已经不在阿里巴巴骗了,我早就跑到别的网站里为什么还要抓我。”邵晓锋说,互联网欺诈发展到今天也已经不仅限于常见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跨平台作案已经越来越频繁。
目前最新型且打击难度最大的是“三方欺诈”。举个例子,犯罪团伙在各种微博、论坛发布兼职刷信用的信息,并通过搜索引擎、聊天工具等渠道大面积撒网。为避开电子商务平台的监控,犯罪团伙会要求受骗者用QQ、YY等各种不同公司的工具传递信息,大大增加防范犯罪过程监控和取证的难度。
当受骗者上钩之后,犯罪团伙展开连环骗局,分别以培训、实习、转正的理由要求他们拍下指定店铺的商品(主要集中于Q币、游戏装备等),犯罪团伙卷走这些虚拟物品后,会到一些游戏交易平台进行销赃,赃款又通过在线支付工具和线下取款机进行洗白。
业务上有竞争 安全不存在竞争
目前,交易安全案件都体现出了产业化和生态化的趋势,不是个人在作案,而是有组织,分工明确,有专业欺诈公司为背景的产业化作案。显然,网络欺诈恶势力已经成为对互联网生态健康发展的巨大威胁,首先是给互联网用户造成的巨大损失;其次,对上下游企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不仅给用户体验和品牌口碑上带来直接打击,用户信任度下降、用户流失、消费低迷等等连锁反应更将深层次威胁到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事实上,每一个互联网企业都是网络诈骗这一“黑色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关卡,也都是网络犯罪的受害者。为了所有用户利益不被侵犯,企业发展有良好的环境,互联网企业在防范网络犯罪领域相互之间结成联盟,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层层设卡、联防联打,可以让网络骗子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无处藏身。
据了解, 21家互联网企业将启动统一的用户安全模型机制,建立统一模型及互通共享机制;形成联防联打机制,明确信息发布渠道、沟通渠道、交易渠道、支付渠道四大环节联防联打的权利义务,制定行动纲领,细化行动准则。最终在上述两大机制的基础上成立“互联网反欺诈委员会”,制定2013至2014年工作规划并付诸有效实施。
“在业务上大家会有竞争,但安全是不存在竞争的,就像环保一样,它关系到的是大家共同的利益,是互联网的基础,安全没有保障的社区,配套再先进、再完备,也会被用户所抛弃。”邵晓锋坦言。
值得注意的是,峰会当日下午的议程选择“不公开进行”,大佬们关上门来讨论联手打击互联网欺诈的具体细节。我们期待这些细节能尽快出炉、尽快实施,让握紧的“巨拳”尽快出击!
相关阅读:
- ·乌镇“网事”精彩纷呈(12/17)
- ·我国2292万用户感染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05/28)
- ·国信办:将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11/11)
- ·我国将出台网络安全审查制度(05/23)
- ·超级网银曝安全风险 骗子获授权可清空(05/29)
- ·全国人大通过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决定(12/31)
- ·支付宝等互联网七巨头首次联合“告别裸(07/26)
- ·警惕网上支付五误区:网银付款未必最安(03/16)
- ·网站信息泄露事件4名黑客被刑拘(01/12)
- ·2011年最弱的网络密码(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