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互联网取代的银行金融业务是颠覆还是融合?
微信5.0版本正式上线,增加快捷支付;支付宝未来一周将推信用支付服务,直接透支消费额度最高5000元;京东商城、当当网等33家企业发起成立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组织;京东商城已成立金融集团,且已累计放款几十亿元……这是近期金融领域最热的几则新闻,只不过,相比过往,新闻主角已由银行、基金、券商等变成清一色的互联网企业。
过去的这一周,你跟金融打过哪些交道?用拉卡拉还了信用卡欠款、把多余的闲钱存进余额宝或用支付宝在网上买了一件新衣?不仅如此,很快,你可以在淘宝网上购置基金;如果想方便快捷获得贷款,有一个选择是“人人贷”……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以前由银行扮演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正在被互联网公司取代,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
迄今为止,互联网金融似乎还没有一个严格定义。从已出现在周遭的服务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支付行业,如今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达200多家;第二类是P2P模式,有粗略统计称目前全国大体有300家P2P公司;第三类则是淘宝、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公司对接持牌的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针对其平台上的商户、个人所推出的金融服务。
这些互联网金融模式将会带来什么?有人认为,这将颠覆传统金融业的生存地位,一份颇具影响的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模式会给信贷市场、证券市场带来巨大商机,也会促成竞争格局大变化:移动支付将替代传统支付业务,全球移动支付未来5年将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P2P贷款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通过互联网为投资项目募集股本金的众筹融资模式将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事实上,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2010年至2012年,交易规模从3.2万亿元增长到超过10万亿元。目前央行已向200多家企业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
不过,在金融业界以及研究人士看来,“颠覆”说法过于夸大。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互联网金融三大板块的业务量还不会撼动传统金融业务。“目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超过68万亿元,P2P就算做得再好,未来5年可能也很难达到这个规模的1%。”
一位银行业人士也公开表示,80后、90后进入主流社会以后,消费付款平台更多选择互联网,对传统银行影响较大,但目前影响力被夸大了,因为银行很多业务功能互联网公司都不具备,比如创造货币的功能、发卡派生功能等。在传统银行业不做改变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对其产生冲击的地方还是会局限于渠道方面。
尽管如此,人们仍对互联网金融寄予更多希望: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给传统金融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渠道的拓展、产品的创新、风险甄别与控制手段的创新等都是这两者融合后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改变。一位业内人士说:“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时代不可不重视的一个新的业态,也可以说是‘新金融’,它的一个特点就是明天不可知。”作为传统金融业代表的银行已充分感受到新金融的压力,并更加深入反思。一家国有银行人士坦言,现在互联网电商企业要做金融,银行也想做互联网和电商,但总体上还是前者做得好一些,原因是双方思维方式不同:“互联网的精神是平等、开放、分享、合作、共赢,所以电商企业能更多地考虑消费者利益,而传统银行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相关阅读:
- ·互联网创业潮开始降温 跳槽到创业公司(08/19)
- ·电商低成本优势受认可 多行业企业企图(12/31)
- ·马化腾致信伙伴:做互联网企业的七个灰(07/12)
- ·互联网公司开打“抢人大战” 密集揽才(02/01)
- ·互联网企业需要戴上“紧箍咒”(12/30)
- ·中国互联网会迎来“失去的十年”吗?(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