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新鲜出炉
从2011年开始到2014年,高校毕业人数年年攀升,分别从660万、680万、699万到727万,每年的就业季相比上一年,都会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的称号。智联招聘《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新鲜出炉,相关的统计数据表示,2011年到2014年的指数分别是71、64、62、56,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整体需求来看,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相比去年增长10.14%。一方面,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
但是不少应届毕业生依然找不到工作,这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原因?
原因
1、二线明星城市岗位竞争指数增高
“我是河南人,在广东读的大学,现在来杭州找工作。”李昌平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应届生。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毅然选择来杭找工作,原因很简单。“杭州是电商之都嘛。”小李笑着说。本来,他也想留在广州或者去深圳,但是考虑到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所以风景优美、电商业也发达的杭州成了他的选择。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所打破。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加上近几年的热潮,毕业生转而关注二线城市。比如,苏州是应届生岗位竞争指数最高的城市;西安、南京、武汉、长沙等的竞争指数都远远高于平均值56;而杭州排名第11位,该指数刚好是56。
事实上,近几年无锡、合肥、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对人才需求量暴增,具有平台高、晋升机会大、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就业前景良好。
2、求职扎堆“高大上”职位
服务类、销售类岗位遭误解
在浙江省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某房产网站列出一系列招聘岗位,包括记者、编辑和营销人员。新闻学毕业的李莉形象不错,口才也好。可是,当面试官建议她从事营销工作时,她却明确表示自己想从事记者工作。问及原因,李莉告诉记者:“我不想从事销售工作,压力大、地位低。你们这里的记者还缺吗?”
从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来看,毕业生仍然扎堆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
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服务类、销售类岗位的误解,认为此类职位门槛低、工作压力大、职责不规范。但是,看似低端的业务类、销售类岗位能够提供较高的绩效提成,增加收入,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智联招聘调查也显示,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服务、销售等岗位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3、应届生简历扎堆朝阳产业
传统行业受冷落
从智联招聘数据来看,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
但是,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人才热”现象导致这些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
从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2013年朝阳行业的平均薪酬为4771元,但是传统行业的薪酬只有3951元,相差820元;2014年,朝阳行业为6965元,而传统行业为6905元,相差只有60元。可见,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我们公司今年刚招了一批应届生,薪资比去年同期的应届生增加了六分之一。”杭州萧山某制造业的招聘负责人胡先生表示,现在企业人才紧缺,各方面的福利都在不断提升,薪资还只是其中一部分,培训、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4、传统留人思路
遭新生代职场人反感
开年以来的几场招聘会上,有不少招聘经理向记者吐口水。不少应届生找工作一上来就问“年休假是几天?”“工作环境如何?”“发展机制又是怎么样的?”……薪资待遇反倒是其次。
智联招聘的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而职场人士对雇主的首要期望是完善的福利待遇。由此可见,应届毕业生对企业的要求不再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
因此,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智联招聘专家分析说,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
随着企业人力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因此,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一定要充分了解,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排除新生代应届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代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