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迎来互联网金融人才招聘热
年关将近,很多公司已经开始为新一年的人才招聘计划做物色,应届毕业生们也都开始陆续寻找下家。互联网的繁荣无疑给许多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择业的方向,而另一方面,2014年股市的雄起也让金融类、证券类人才格外走俏。但是,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具有金融背景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才是奇货可居的。不少猎头和HR都表示,要找到这样一个人才可是难上加难。
需求
2015年迎来金融人才招聘热
在百度搜索框,只要搜索“证券人才招聘”或者“金融人才招聘”,光是杭州地区就显示有将近29万条,和时下需求量巨大的互联网人才搜索条数几乎持平。因此,有人也将2015年称为金融类人才招聘大年。
从各个公司的招聘岗位来看,证券行业的人才招聘正经历着一场转型:新三板业务、投融资业务、运营管理业务等相关岗位成为招聘新主流。并且,无论是从薪酬还是工作年限要求来说都是一个字——高。“我们的一个客户最近要求招一个新三板业务负责人,开出的条件是年薪80万到100万。主要负责IPO、新三板项目的承揽、改制、挂牌、持续督导等工作。但是对于工作年限要求很高。要求至少8年。”杭州一猎头公司的猎头丁静对记者说道。
但是另一方面,传统业务中的研究投顾、市场营销虽名字不变,但其招聘要求却早已加上了“互联网思维”“新媒体运营”等技能而升级换代了。
不过,据了解,从目前招聘热度来看,最抢手的莫过于与互联网金融沾边的岗位:微信公众号策划推广岗、互联网营销岗、手机应用(App)技术开发岗、互联网金融战略筹划岗等岗位需要的人才。甚至有公司打出,“只要懂互联网金融,肯努力,薪酬不是问题”。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大中型券商则在新三板、场外市场、做市商、投行并购等业务层面展开了攻势。此前有媒体披露,国信证券2015年初启动的“千人招聘”在一个月时间内,就收到超过4万份的应聘简历,其中最受欢迎的领域是电子商务、研究所、投资银行、固定收益和信息技术相关岗位。
而除了证券金融类人才招聘,在银行界,客户经理也是一匹急需的“千里马”。智联招聘此前在一份关于银行金融类的人才薪酬报告中指出,各大企业银行从一度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和相关重工业中抽身出来,故急需大批拥有多样客户背景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外资银行仍在发展阶段并将其商业重点致力于拓展新的客户,因此企业银行对客户经理依旧有着很高的需求。
困境
千里马难求也难留
“互联网金融发展太快了,以至于人才储备都没来得及跟上。”杭州一家做车贷P2P的HR专员席笑对记者表示,“具有互联网经验的应届生很难找。资格老的中层人士又看不上创业型的中小型公司。要找到一个合格的人才真的很难。”
席笑说,产品经理是所有互联网金融岗位中最紧缺的。根据众达朴信咨询公司的统计,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稀缺度最高,稀缺度在80%以上。此外,还有一类很难寻觅的是“大数据人才”。“现在,互联网公司都在考虑未来的战略布局,对于大数据人才很是看重。所以我们公司也在砸重金吸才。可是,这一岗位在国内能够匹配的人少之又少。”
据了解,在金融界,大数据人才的储备已经成了一些中型企业的人才战略计划。但是由于大数据人才要求具有建模、数据分析等能力,而国内并没有专门开具大数据专业,因而这类人才也成了诸多HR求而不得的一类“千里马”。
此外,席笑还无奈地表示,“易得无价宝,难得有风控官、战略规划师。这些职位都是要求求职者既有岗位专业能力,涉及金融、经济学、证券、数学能力,还要求具有领导能力,能够协调事业中心布局。在目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很难挖到有五年以上从业经验的人,只能差强人意。”
而除了千里马难求,留人也成了不少公司HR最头疼的事情。“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发展快,人才需求大。人才流动性也因此大了很多。以前对于求职者来说,干满两年再跳是金科玉律,现在都无所谓了。朋友内推一下,条件符合,第二天就递交辞职报告了。”席笑说道。
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联此前做过一份关于金融人才的问卷。在其取样中,85%的受访者表示仍在职,18%的受访者称已离职。其中,28%的雇员在一个职位上待的时间不到一年,39%的雇员会在同样的职位上待两年。这说明每三个员工(69%)中就有两个雇员在三个职位上干的时间少于两年。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70%受访者年纪在30岁或以下,24%受访者年龄在31岁和40岁之间。
破局
人才悖论还需“生态闭环”来打破
一方面,HR都抱怨新型互联网金融人才难求,而另一方面,金融类求职者也都抱怨屡屡找不到好的出路,这似乎成了互联网金融界人才招聘的一个悖论。
席笑表示,从招聘源头来说,如果找不到好的社会性人才,企业会倾向于自己培养。如果应届生能够在在校时就多接触专业知识,不仅仅是原本的银行金融学、证券学,而是能多加一些互联网类知识储备,并且学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和企业实践的机会,那么企业在培养过程中也不至于从零开始。并且校企的合作,理论结合实践也有利于共同输送新型互联网金融人才。
而这样的希冀也不仅仅是一个愿景,在2014年12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微贷网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学校的人才输送毕竟只是一个开始,而且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太快,要跟上最新的潮流,还是要金融类求职者从单一领域的专家变成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而另一方面,大量新型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的兴起也让人才争夺成了离职潮的一个诱因。如果要改变这样一种“屁股还没坐热就又递交辞呈”的状况,公司除了提供阶梯式薪水之外,还要提供职业技能提升机会以及职位提升机会。只有从校企人才输送、求职者以及招聘方三管齐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让这个缺口不至于永远填不上。
相关阅读:
- ·当金融遇上互联网 产品经理身价3倍涨(02/10)
- ·性格比技能更重要?心理测试成人才招聘(07/05)
- ·订单纷至 外贸人才需求急增(11/17)
- ·地产营销年营销人才最抢手(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