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新时代注入新动能
春花尽,夏荷起。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季又悄然来临,一大批毕业生将迈出校园各奔前程。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西湖区培育的各类专业领域“众创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园内,许多年轻且具有活力的企业,向阳而生,逐步开启了创新创业的探索之路。
记者从区人社局获悉,目前西湖区大学生创业企业累计1756家,创业学生达4035人,带动就业7083人。其中,今年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70家。
众多西湖的青年人,正以创业的方式来追梦、来圆梦。创业的背后是思考、是奋斗、是无限的可能,是青年人的开拓进取,是推进新时代的新动能。
创业是一场持久战 要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感
浙江亿联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开发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传感芯片、设备及云数据架构平台,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临床科研为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公司。目前已获得高新企业、杭州市雏鹰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参与单位等各类资质和荣誉,以及海邦投资、立元资本等风投的千万级投资。
“早上5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这是“亿联健”创始人王天星雷打不动的生物钟。与大多数青年创业者不同,他的工作时间从不会持续到凌晨。“创业是一场持久战,把握创业期间的节奏感至关重要。”
2015年3月,王天星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他说:“在学校期间,我便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率迅速上升’等问题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所以毕业后组建了‘浙江亿联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希望能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
2015年底,“亿联健”推出了一套患者管理系统——“优呼吸”数字化脱敏免疫治疗系统。“我的女儿有过敏性哮喘,治疗时经常需要检测各类数据,比较繁琐。”王天星说,给女儿看病的经历让他有了进一步思考,公司开始对脱敏免疫治疗系统进行研发。
“初期,团队内部也有过分歧,大家认为其他公司都在快速迭代地推进,如果开发一款产品在三个月内没有‘圈进’相当数量的患者和医生,就会宣告这款产品的失败。但我坚信,‘三个月’是别人的节奏,我们不能因此打乱了自己的节奏。”王天星说。
于是,公司团队针对临床的实际需求,对“优呼吸”数字化脱敏免疫治疗系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迭代开发。目前,该系统被同仁医院、湘雅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省儿保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作为脱敏患者治疗管理的标准配置,并与国际著名药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纷争的市场环境下,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保持自己的定力和公司的节奏,不为外部环境所影响,对于一家初创型的企业而言十分关键。
创业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坚持
杭州魔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致力于微信小程序研发、移动电商平台运营。今年年初,公司获得了“快手”B轮战略投资。融资后,“魔筷科技”将全力打造小程序“无敌掌柜”生态战略系统,探索“网红电商”如何高效融入“社交电商”的全新商业模式。
“希望的力量。”上周日晚7点30分,“魔筷科技”创始人王玉林更新了朋友圈状态,并在文字后附上了一张雨后天空澄澈通透的照片。在他看来,公司正朝着既定的发展蓝图稳步前进,年轻而又充满希望。
但这番“希望”的获得,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的王玉林为追寻自己的“创业梦”,从阿里巴巴离职后,创办了“魔筷科技”。他坦言,创业的艰辛的确超出了最初的想象。2016年对王玉林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年,公司业务急剧下滑,而自己也濒临崩溃的边缘。“那年资本市场遭遇寒流,对一个新兴的创业公司而言,‘起来过,下滑再拉起来’是一件很难的事。”
“那段记忆至今我都不愿意去回忆。公司的事加上家人生病,所有都堆到了一起,公司里也充满‘负能量’,我都不想去公司,不想面对这盘‘死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冷静下来的王玉林明白,创业是一次次的九死一生,但只要坚持下去,必然会找到前进的道路。迷茫了一阵子,王玉林迅速调整了状态,并接连对公司业务和人员进行了逐一调整,2016年底,“魔筷科技”再度出发。
“魔筷科技”紧跟市场潮流,完成小程序商城的开发工作,实现了商城配置搭建、商品上架、交易支付、客户管理、数据统计等一系列商城功能,带领商家一起抓住小程序红利。
“创业路上,拐角众多,弯道前,也许坑坑洼洼,走过那一个拐角,也许就是康庄大道。坚信自己,往前走。”回忆起历经的坎坷,王玉林保留着一份“劫后余生”的喜悦。而这份磨难也将推动“魔筷科技”勇往直前。
创业的初心是最好的商业计划书
电影梦,是中国美院毕业生项秋良创立杭州传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最初的动力。
“传影文化”成立于2010年10月,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旗下有项氏兄弟电影、项氏兄弟网剧、项氏兄弟文学、项氏兄弟艺人、项氏兄弟娱乐五大业务版块。公司出品、制作了7部网络电影,其中《降龙大师》《镇魂法师》《齐天大圣万妖之城》票房破千万。
2015年下半年,“传影文化”制作的青春励志电影《再见再见》正式上映。电影讲述的是美术考生张晓坤在临考集训的几个月和一群同学共度了一段难忘而美好的艺考时光。这部片子从2013年开始拍摄,是“传影文化”最早投入筹备的长篇电影。
记者从相关专业人士了解到,一般来说,网络电影拍摄时间约为两个月,制作周期仅为半年,《再见再见》却耗时近两年,项秋良说,这是“传影文化”坚持的初心。
“公司创立初期完全没有业务,险些难以支撑。于是,我们一边接洽广告等商业项目,一边将从商业项目中获得的收入投入原创微电影的创作。”他坦言,“最难的时候,我们四五个人一手承担了编剧、摄像、导演、后期等所有工作。有时候甚至还把自己的朋友,园区里的保安叔叔、保洁阿姨拉来做群众演员。”
据项秋良介绍,截至2013年,“传影文化”通过商业广告、微电影拍摄已在业界已有一定知名度,发展顺风顺水。“但我们一直记得,是为了拍电影才创立的公司。”于是,2013年“传影文化”开始筹备第一部长篇电影——《再见再见》的拍摄,真正意义上步入电影领域。
“因为资金紧张,《再见再见》的拍摄经常中断。我们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通过拍广告赚的钱,再全部投放到电影拍摄中。有时候,5个广告赚的钱,都不够电影两个场景的拍摄。”即便如此,“传影文化”也不曾放弃电影梦。
2015年,网络大电影开始盛行,“通过付费方式获得收益”的模式开启了我国电影时代的新纪元,也为“传影文化”成功向电影公司转型奠定了基础。当年,投资100万拍摄网络电影《僵尸来了》试水。出人意料的是,片子一出,付费10天后即收回了成本,也为公司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创立到现在不断发展,我们一直追随‘初心’的脚步。我们希望通过‘拍电影’,将更多好玩的故事,有趣的题材展现给观众看。”项秋良说。
创业的梦想生根发芽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生创业企业指的是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或毕业五年内的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近年来,创业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的一种选择。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之初往往缺乏资金、经验、人脉和社会资源,因此西湖区也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同时依托辖区内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着力打造大学生创业硅谷。
目前,全区已发放各类创业项目无偿资助、房租补贴等共计5600.87万元,惠及企业1769家次。依托西湖海创俱乐部、浙大科技园等平台,积极开展创业沙龙、金融对接等活动。“亿联键”“魔筷科技”“传影文化”正是受益于西湖区这些扶持政策和辅导。而当这些大学生创业企业得到一定的壮大和发展后,也正在将创业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反哺”其他初创企业。
西湖区正越来越具备优渥的创新创业土壤,2015年西湖区大学生创业百万效益企业115家,年销售额6.96亿元,年缴纳税金0.16亿元;2016年百万效益企业176家,年销售额10.1亿元,纳税0.3亿元;2017年百万效益企业254家,年销售额16.57亿元,纳税0.43亿元,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
这片热土正充分孕育着青年人的梦想,而青年人的奋斗和创新正在撑起西湖发展的未来。
(原标题:大学生创新创业为新时代注入新动能 记者:泮巧露 通讯员:徐丽君)
相关阅读:
- ·余杭人才生态体系初步形成(06/26)
- ·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助力创新创业大腾(06/15)
- ·徐立毅:全力把杭州打造成年轻人创新创(05/28)
- ·2018中国(杭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峰会来了(05/22)
- ·第五届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启(05/02)
- ·创新创业 杭州持续发展的新动力(04/26)
- ·杭州开启“双创新长征” 沿“红军路”(04/16)
- ·2018年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杭州(03/23)
- ·杭州下沙科技城“双创”政策出炉 最高(03/16)
- ·杭州又给大学生创业发“福利” 每位培(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