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际化首先是人才的国际化
9月5日是首个“杭州国际日”,我市向新获得“杭州荣誉市民”称号的5人、获聘“钱江友谊使者”证书的10名外国专家、出入境新政实施后首批获得中国永居身份的4名外籍人士颁发了证书。
一座国际化的城市,有怎样的表征?
会有极为友善亲和的政策界面,能引得有凤来仪择木而栖;会有能与万族交流对话、欣赏彼此差异的本土人才;会涌现一片又一片万物生长、各司其职的“人才雨林”。
可见,城市国际化,必须先构建国际化人才队伍。无论在哪个国家,“原生血液”才是国际化人才队伍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生有400多万,目前有71%已经回归了,他们带回了宝贵的国际视野、科学经验,构成了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补充。
通过引进人才、国际企业,来推动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则是一条不错的路径。15年来,杭州在“八八战略”指引下躬身实践,取得了有效的探索。
比如上海出生的赵奕宁博士,注资2亿美元在下沙创立3家生物医药公司,吸纳了一批璞玉型的毛坯人才,花了很多力气把他们打磨抛光锻造:支持员工读硕读博,完成学业后回归公司,可报销全部学费……
比如印裔心胸外科医生斯里瓦斯塔瓦,曾以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换来了与阿里巴巴签订的条款清单,并与树兰团队签订合约,落地下沙进行临床研发,带动了杭州在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领域的发展……
比如被授予“杭州荣誉市民”的克劳斯先生,他是国际赛艇协会的前任主席,自1994年来到中国后,帮助华鹰公司从一家小规模企业做成了全球最大的赛艇制造商,实现了这一高端领域的中国制造,同时,他与公司内20余名外籍专家一起,打磨出一支本地人才舰队……
今天,3D打印的房子已经可以在24小时内建成,汽车将日益向“4个轮胎+1部手机”演进,麦当劳从后厨到收银完全由机器人完成,与此同时这家63岁连锁快餐巨擘的K线一路飘红,因为市场看好它的“机器换人”。如果我们还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还以昨天的方式来展开今天的生活,那么我们就是在剥夺自己的明天。本土人才的国际化水平高低,是一方水土有无发展后劲的重要掣肘,是一座城市能否接住历史机遇的决定因素。
沧海万仞,众流成也。当一座城市有大量的中国海外留学生回来了,有大量的外国在华留学生安居乐业了,有大量的外国专家和企业家宾至如归了,真正实现“回得来、留得住、不愿走”,那杭州就自然而然国际化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让人才国际化助力城市国际化,聚天下英才共建一流杭州,可期可待!
(原标题:城市国际化首先是人才的国际化 孙磊)
相关阅读:
- ·中关村发布全球揽才新政(02/28)
- ·杭州阔步迈向国际化(02/14)
- ·宁波将实施九大行动加速推进城市国际化(03/28)
- ·宁波九大行动加速城市国际化(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