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office社区 >> 转型服务 >> 浏览文章

砥砺四十载 西湖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跨越发展

2018/11/27 14:37:20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经过40年发展,西湖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西湖经济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满怀激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于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40年,西湖区抢抓发展机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1988年至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从3.98亿元增加到1121.11亿元;1984年至2017年,财政总收入从0.21亿元增加到245.23亿元;1990年至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从28.2:46.0:25.8调整为0.3:9.9:89.8;1984年至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0.5亿元增加到627.43亿元……一组组数据无不展示着西湖区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项项殊荣无不书写着西湖区改革开放40年的壮美篇章。

    紫金港科技城、之江新城等“2+X”体系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平台;阿里云、蚂蚁金服等知名企业引领着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发展;白沙泉并购金融街区、龙坞茶镇·九街相继开街,三墩镇兰里景区开园,城乡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一处处改变无不见证着西湖区改革开放40年的非凡历程。

    栉风沐雨的40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西湖大地发生着惊鸿巨变。40年来,风起云涌的造城运动,深刻改变着城市格局,而城市规划和政策引导,也成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商业集聚的风向标,推动着城市的崛起与繁荣。其中,黄龙商圈、云栖小镇、紫金港科技城三个区域的发展之路在西湖区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黄龙商圈——从农业经济到楼宇经济

    纵观20年以来西湖商业的发展轨迹,从商场到商街,从商街到商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历经时代变迁,伴随格局演变。说起西湖商圈的发展,绕不开黄龙商圈。

    杭州真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起步于黄龙。1983年,杭州“西界”延伸到教工路附近,黄龙迎来发展机遇期;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知名高校环绕,人文气息浓郁;这里曾是浙江IT产业最大的集聚地,吸引了大量IT创业人群;这里还是最早开建的高端写字楼群,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黄龙商圈的崛起见证了西湖区改革开放40年来前中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特别在楼宇经济的探索和完善中更具标志性意义。

    黄龙周边的地块开发较晚,到上世纪90年代初,附近居民还是以农业为主。“村里变化最快是在1986年后,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出现,有的村民开起了小旅馆,有的出租给打工者,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到了十万元。”黄龙股份经济合作社书记、董事长周建荣说。

    1997年,黄龙的发展轨迹发生了大转折。这年6月,省体育局正式启动黄龙体育中心征建工作,黄龙商圈的核心区块——黄龙体育中心启动建设。它的诞生为黄龙商圈加速了人员集聚、促进了对外交流、推动了经济繁荣。更重要的是,此后,黄龙世纪广场、公元大厦等13幢高端写字楼围绕中心拔地而起,为黄龙商圈楼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黄龙体育中心征地,黄龙洞村回迁到黄龙世纪苑居住,舒适的居住环境、逐年递增的房租收入、拔地而起的楼宇……这是当年住茅屋的黄龙洞人做梦也想不到的。

    2000年后,楼宇经济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区委区政府提出楼宇经济转型升级战略,以黄龙商圈为龙头加大楼宇资源整合力度,打造特色精品楼宇,为地区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积蓄原动力。

    最早形成完整产业链的黄龙商圈在西湖区城市发展新经济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此后10多年的时间里,以黄龙商圈为主的楼宇经济新型业态迈入发展快车道。2010年,商圈内的新湖商务大厦成为全省首幢税收超4亿元楼宇;2013年,世贸中心成为全区首幢税收突破6亿元楼宇。从2014年开始,13幢楼宇中,每年都成功打造税收“亿元楼”5幢、“千万元楼”7幢。2010-2017年,黄龙商圈累计引进企业1391家;财政收入从5.66亿元增长至15.83亿元,增幅达1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61亿元增长至7.5亿元,增幅翻番。

    西湖区还以公元大厦为核心区域打造股权投资产业集聚区,发展股权投资业,形成以点带面的转型升级链。“2012年,该大厦成为了西湖区首幢被授牌的‘西湖区创投大楼’,以浙商创投、中证大道为代表的股权投资企业纷纷显示出强劲的税收效应。”灵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胡杰说。

    同时,黄龙商圈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引进和发展包括会计、审计、设计等在内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构建良好的中介服务体系。2013年,嘉华国际、黄龙世纪广场、聚龙大厦、世贸中心所在区域成功挂牌全省首个中介服务业集聚区,中介服务业成为黄龙商圈重要税收产业之一。

    为更好地推动和引导商圈发展,2006年10月,全省首个商务圈党委——黄龙国际商务中心党委挂牌成立。商圈党委成立后,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中来推进,使党组织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者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组织者,促进党建工作与区域性非公企业的和谐发展。“我们还专门成立楼宇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服务。”胡杰说。

    在胡杰看来,黄龙商圈的崛起占尽了天时地利: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配套设施完善、商务体系完整、政府政策引导、楼宇品质优秀等,众多良好条件使黄龙商圈脱颖而出,成为与武林CBD、钱江新城并驾齐驱的杭州三大商业写字楼集群。

    黄龙商圈的崛起还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随着黄龙商圈聚合度、融合度的提升和影响力的增强,许多企业会选择商圈周边的写字楼。而有的企业发展壮大后,需要更大的办公空间,我们就建议他们选择我区其他写字楼。”胡杰说。

    城市的变迁伴随着商圈格局的演变,商圈发展印证着城市的发展轨迹。黄龙作为西湖区商务中心的起始地、经济风向标,在西湖区经济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新时代的黄龙将焕发更多新活力,在西湖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释放更大能量。

    云栖小镇——从“烂尾”工业园到全国首个特色小镇

    从传统工业园区“蜕变”而来的云栖小镇,以全新的运作模式和生态产业为浙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全新探索,并成为国内特色小镇的代表和建设样本之一。它的诞生和快速崛起已成为改革开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成功实践。

    云栖小镇在同云计算发生联系前,其前身的转塘科技经济园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不佳的“烂尾产业园”。“2012年前,这里主要以机械加工、纺织等传统型产业为主,产业层次低、集聚效应不明显、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园区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云栖小镇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工业前途黯淡,困境中的转塘科技经济园开始将目光转向还处在萌芽状态的云计算产业。由此,特色小镇的雏形开始在这个传统工业园区萌芽。2011年10月,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在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开园,成为全省首个云计算产业园区,奠定了以云计算大数据的产业发展方向。第二年底,区委区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扶持意见(试行)》文件,推进云计算模式下新兴产业的发展,园区开始积极摸索“产业+小镇”的发展模式。

    在探索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规律下,小镇首先找到“政府引导+名企引领”的模式。政府提供空间、政策、基础设施、服务保障,通过制定总体空间利用规划,确定置换用地优化方案,再以阿里云、富士康等领域的知名龙头企业为主导,主导参与技术孵化、人才培训、市场营销、信息交流、投融资等产业发展环节,决定小镇的产业选择和创新生态营建。其次,云栖小镇积极构建“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良好创业生态,即打造草根创业者的创新平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平台、占领科技和人才的制高点。

    三载磨砺穿云箭,一朝闻名天下知。2014年的云栖小镇注定在改革开放史里留下浓重一笔。当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在调研云栖小镇时,首次肯定了以“产业生态+小镇形态”的发展模式,准备在全省推广,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云栖小镇获得认可,由此成为浙江特色小镇的发源地,“小镇”的概念开始走出西湖区,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镇小动能大,小空间承载着创新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战略。仅仅一年,小镇发展迅速。2015年实现了涉云产值近3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1亿元,累计引进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达255家,产业已覆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特色小镇发展之路,为云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提升,还有环境的改善和集聚效应的增强。随着云计算产业链不断完善,小镇还建设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小镇客厅等项目,完善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开发旅游产品,提升小镇景区化质量。今年8月,云栖小镇顺利通过省旅游局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估,朝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方向又进一步。作为云栖大会的永久会址,云栖小镇还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18年,云栖大会吸引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万名嘉宾参会,盛况空前。

    随着云栖小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集聚效应越来越强,众多与云计算、大数据相关的优质企业选择在小镇创立、成长和发展。“云栖小镇形成了云计算产业生态,吸引了大量云和大数据相关企业聚集,在这里我们可以与他们良好互动,结成合作伙伴。我们认为云栖可能真的会成为中国的硅谷——‘云’的硅谷,大数据的硅谷孵化器。”数梦工场董事长兼CEO吴敬传说。三年间,随着云栖小镇成为国际知名的特色小镇,数梦工场也从一家初创公司成长为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

    目前,云栖小镇已汇聚包括阿里云、富士康科技、Intel、银杏谷、数梦工场等企业903家,其中涉云企业586家。2017年,小镇新增数字经济产值166亿元,2018年预计超过220亿元。而云计算这股连接、挖掘数据的飓风,早已闯出最初酝酿风暴的互联网圈,成为变革传统行业的强大驱动力。

    当梦想照进现实,需用坚持和勇气铸就时代的标杆。未来,云栖小镇正朝着全国的样板、产业的标杆、信息经济发展的典范努力,探索一条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融合发展,产城人文融为一体,体制机制灵活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紫金港科技城——从“造园”升级为“营城”

    时至今日,城市边界扩张和政策调整,推动着西湖区在产业发展上向更高层次迈进,在寸土寸金的西湖,要想打造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平台,需要地理位置、政策驱动、产业基础、发展空间等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紫金港科技城的横空出世,是自身禀赋的深度融合,也是西湖区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为融入城西科创大走廊,搭建西湖经济做大做强的创新平台,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紫金港科技城建设。2017年7月,区党政代表团赴深圳市南山区考察交流,期间,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为绘制紫金港科技城蓝图寻得灵感源泉。在规划设计时,西湖区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参与紫金港科技城西湖科技园区块城市设计工作。

    前沿的城市设计为紫金港科技城带来了无限想象。区域的发展目标由“造园”升级为“营城”,将全力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今年2月28日,紫金港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一廊穿三城”的格局正式确立,城西科创大走廊新引擎全面启动。

    “紫金港科技城涵盖西湖科技园、云谷两大核心区块,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共同组成‘两校两区’的产学研一体化集聚区,未来将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汪蓉介绍。

    在紫金港科技城约2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重构原有规划设计,构筑产城融合新布局,是挑战,更是机遇。“西湖科技园是我区的工业重心,1-9月占据了全区约40%的工业生产总值。但落后产业和低端产能已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汪蓉说。对亩产效益低、容积率低的西湖科技园,进行“腾笼换鸟”有助于其长远发展。

    新城建设,让园区企业下决心走转型升级之路。2002年,浙江美浓世纪集团作为西湖科技园首批入驻企业正式开工建设。“我们刚来时这里太荒凉了,车子很难开进来,员工都嫌远。后来这里道路越修越好,企业越来越多,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集团党委书记虞樟星说。该集团的发展见证了西湖科技园区块从荒芜到繁荣、从传统工业园区到现代科技新城的演变。

    紫金港科技城建设动员会的召开、新城规划的出炉和管委会的成立,增强了该集团对园区提升改造的信心。“我们以新城建设为契机,制定了集团的长远发展规划。”虞樟星说,“接下来,集团将把厂房迁出去,在西湖科技园地块打造集团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自身产业升级。”管委会高效率、快节奏推进工作让该集团的搬迁计划全面提速。“我现在每周都要来管委会交流工作,汇报进度、提出问题、研讨细节。他们很拼,也很负责,这样的干部值得点赞。”虞樟星说。

    根据城市设计,提升改造后的西湖科技园将大大提升每个地块的产值:建筑体量从现有约205万平方米增加到约461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地下空间197万平方米,是目前的6.6倍;规划建设生产性配套设施48万平方米,生活性配套设施26万平方米。未来,西湖科技园区块将通过有机更新重点发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产业,构建“产业升级+区域联动+功能拓展”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

    云谷区块作为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将依托特有的原生态景观、全新的城市设计吸引信息经济和高端智慧产业的扎根,重点打造阿里战略合作产业区和独角兽产业园。

    巨轮已起航。未来,紫金港科技城将努力成为杭州创新要素集聚区、科技创新策源地、产城融合样板区和智慧城市新引擎。到2022年,紫金港科技城将实现技工贸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年税收收入15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保持在90%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引进人才总量12万人以上。

    回首40年风雨路,改革路途艰辛,却收获丰硕。经过40年发展,西湖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西湖经济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满怀激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如今,紫金港科技城的开建将与南部的之江新城共同构成我区“2+X”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两极。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进程中,我区将构建以两大新城为核心的发展主平台,全面推进特色小镇集群建设,加速人才、产业、科技等高端要素集聚,实现西湖新一轮发展两翼齐飞。
    (原标题:砥砺四十载 西湖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跨越发展 记者:袁静文 通讯员:徐婧、冯涛、李红影)

文章关键字:西湖区经济,转型升级,楼宇经济
来源:西湖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