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布局全球市场还需更多助力
(原标题:中国企业布局全球市场还需更多助力 记者:何芬兰)
企业“走出去”要有全球化的思维;不仅要整合本土资源,更要整合全球资源;要追求共享发展和合作共赢;此外,“走出去”企业还面临信息不对称、应对风险能力相对薄弱、国际化人才匮乏等困境,需政府及其有关各方助力。11月2日-3日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企业如何布局深耕全球市场发表观点并建言。
中国企业践行国际化战略
随着企业实力的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新希望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得益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最早走出国门,开展全球化布局的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首席品牌官安峰山介绍说,早在1999年,新希望就到越南投资开设了第一家海外企业,即胡志明市新希望饲料公司。经过二十年的海外发展,新希望现在在全球近30个国家拥有超过1万名员工,海外营收接近40亿美元。“国际化战略是新希望的战略之一,也是新希望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
今年,小米闯进了世界500强,成为世界500强中最年轻的公司之一。据小米集团国际政府事务副总裁王采宜介绍,去年小米营收超过2000亿人民币,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超过960亿人民币,而其40%~50%的收入都来源于海外市场。
华为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Andrew Williamson亦称,华为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原因是华为在全球有很多的发展规划。
追求共享发展合作共赢
“从‘全球价值链’来看,世界更加依靠中国,同时,中国也更加依靠世界。”Andrew Williamson如是指出。的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走出去”企业已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一环,只有共享发展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王采宜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更要做一个企业全球公民。“我们不单单是去海外市场投资雇人,帮助当地发展产业,同时也要关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让当地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文化。”
新希望同样秉持的是共享、共赢理念。安峰山介绍说,在国家启动“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新希望就抓住商机,开始在“一带一路”重要国家进行全球产业链的布局,在沿线各个国家通过产业链布局来投资设厂,开展投资并购,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全球产业链,使得企业海外营收近些年来连续超过国内的水平。同时,新希望积极探索与海外市场、海外企业和海外消费者共享发展之道:一是共享发展红利。在印尼、越南、埃及等亚非发展中国家,通过投资设厂,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当地落后地区的农业加工发展。二是共享优质资源,建立优质产业带。比如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依托当地最大的牧场和公司、第三大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向全球供应优质的动物蛋白产品,同时实现双方在营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合作上的互利共赢。三是共享先进经验。在发达国家通过投资并购来获得先进的资源、技术专利、品牌,如通过在美国波士顿设立生物农业,通过和法国、英国、荷兰、以色列科研机构和民营企业合作,开展生物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实现在农业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共享。
诚如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海外院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王直所说,在“全球价值链”的环境下,所有的商品和货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中国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多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与欧美、日本及其“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和地区相互合作。全球价值链趋势能够帮助中国融入到全球市场中,使经贸合作更加多元化。他希望企业要做好内功,把基础打好,迅速跟上数字化浪潮。同时希望政府进一步开放,将相关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走出去”也面临诸多困境
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中国企业在布局和深耕国际市场过程中也面临了诸多困境。安峰山坦言,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三大困境:第一,信息不对称。第二,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薄弱。第三,国际化人才的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安峰山表示,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设立类似鼓励基金,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设立引导和服务的部门帮助企业对接国际市场,通报其他国家的政府风险,设立一些投资红线和管控机制,帮助和引导企业“走出去”,同时能够减少企业收购的成本。此外,也希望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基金,培育企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王采宜也提及国际化人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一大困境,建议国家要成立一种机构或机制,帮助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
Andrew Williamson也指出,当前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5G科技是一个热点。华为是科技领先的企业,而如何让本土化资源、全球化资源更好地整合起来,是华为现在面临的问题。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副院长成政珉(Jeongmin Seong)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从思维上“走出去”,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而实现本土化就需要更多的人才。中国政府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更多地吸引外资,由此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来到中国;同时推动更多的人才到海外学习,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