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打造长三角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
(原标题:余杭打造长三角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 费彪、许成杰、唐骏垚)
杭州市余杭区目前拥有人才总量超35万名,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5000余名,是浙江省、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这得益于近年来该区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大力推进人才创业便利化改革,构建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的“全生命周期”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环境。
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余杭正聚焦一流人才、科创人才、企业家等引培,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全力打造长三角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创新创业”桥头堡。
以改革创新引才
高质量推动“人才特区”建设
打造长三角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余杭坚持打破常规、先行先试,带头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改革路径、释放制度红利。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余杭,市场化机构是人才引育的主体。2019年,余杭不断完善市场化主体引育体系。比如,该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人才“举荐制”,并将个人年应纳税所得额、股权估值纳入人才认定标准;全省率先开展农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
只有人才项目落地生根,人才才会留下。余杭出台多项创新举措,健全多元化人才项目培育机制。比如,设立全国首个人才小贷公司,为初创高层次人才提供无抵押短期融资渠道。
全省范围内率先尝试“人才创业险”,是余杭降低人才创业风险,持续激发人才创业激情的创新尝试。余杭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进一步扩大“人才创业险”试点范围。
余杭还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为人才提供数字化智慧化服务平台。该区首创“人才e卡通”掌上服务,集成9大生活服务和百余项创业服务,推出“10大e享”专享服务,解决人才关键小事;打造“人才e家”数据信息平台,多维度分析全区人才资源,以大数据提升服务决策能力。
以创新载体聚才
高水平打造人才集聚平台
打造长三角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余杭聚焦“全域创新策源地”建设,充分发挥创新载体引才聚才作用,构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全域新格局。
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平台。余杭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余杭全域就是个“大孵化器”,培育企业由小到大到强,通过企业不断集聚人才。余杭认为,“大孵化器”的基础,是把物理空间建起来。
“大孵化器”战略成效显著:2019年,该区新增孵化载体45个,新增物理空间184.3万平方米,是2018年的2.63倍;通过孵化引培,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194家,首次实现“千企登高”。
近年来,众多重大创新载体落地余杭,成为该区引培人才的高能级平台。比如,今年3月,之江实验室举行国内外科研人才“云签约”,53名国内外科研人才全职加盟。
余杭正加快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之江实验室园区一期工程今年底交付,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开建,中法航空大学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时尚学院奠基,阿里达摩院开工。这些项目的落地,极大增强了余杭在长三角地区的人才吸引力。
设立“人才飞地”,打造人才引培的互联互通平台。2019年,余杭在上海张江建成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与合肥包河区签约合杭梦想小镇;启用长三角企业创新研发总部基地,打造长三角地区人才创新共同体。此外,余杭高水平建设浙江人才大厦,打造辐射全省的科技孵化器、人才高地和公共服务平台。
以优质服务留才
高标准构建最优人才生态
打造长三角国际化高端“人才特区”,余杭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居乐业。依托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条件,余杭出台人才新政,着力解决人才普遍关心的住房、子女就学等问题。比如,实施首期5000套人才公寓项目,积极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通行和居留创造良好条件。
整合多元服务,破人才创业痛点。比如,余杭搭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创新信贷服务管理模式,缩短企业融资申请时限至7天,大幅提升人才企业融资效率。再如,该区创建集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为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
深化“三服务”,为人才排忧解难。设立亲橙办、亲企办、亲禾办,组建“亲清服务员、亲清直通员、亲清速递员”3支“人才特派员”队伍。同时,依托钉钉平台开辟24小时企业人才问题反映渠道,实现对人才诉求“一条龙”线上办理。2019年,该区干部走访服务企业3.14万家次,解决各类问题需求26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