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杭州市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
22.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按照“结构优化、效益综合、空间均衡”的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创新投资体制,加快实施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大网络工程”,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完善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的公路网,加快建设城市道路和公共停车场(站),积极发展水运,配合建设机场二期工程,加强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加快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构建电网、气网等能源网络,形成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完善防洪御潮体系、高标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和主要江河堤防工程体系,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供水网络和污水处理系统,构建以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为重点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网。加强骨干传输网和新一代互联网建设,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建设电子政务、商务网络平台,建立城市公共事业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大容量、高速率、高质量、安全可靠、相互融合的高速信息网。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防震、防火、防灾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
23.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行效能,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整合管理资源,推进综合管理,形成管理合力,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创新管理举措,完善“数字城管”。提高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缓解“行路停车难”。推进垃圾分类收集、清洁直运和无害化处理。加快城市社区和村镇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建设,全面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加工利用集约化水平。
六、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进一步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工促农、强城带乡,培育发展中心镇,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杭州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
24.大力培育中心镇和特色镇。高起点编制好城镇总体规划。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在已有瓜沥、临浦、河上被列为省级中心镇的基础上,再争取把若干个镇培育成为省市级中心镇,并着力把瓜沥、临浦培育成为小城市,使小城市、中心镇成为支撑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小城市、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小城市、中心镇的财政扶持和要素保障力度,促进小城市、中心镇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将小城市、中心镇培育成为区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深入开展“风情小镇”创建,培育一批特色镇。
25.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开展中心村培育和示范村、特色村建设,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大力推进“城中村”、“镇中村”和城镇周边村改造、村庄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农村历史文化保护、沿路沿(江)河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庭院整治。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和中心镇集聚的要求,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联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联动推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联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村级集体资产规范管理,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探索实施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制度。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26.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坚持强工促农、强城带乡,出台新一轮扶持政策,加大对口帮扶力度,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加快实施区县协作工程,以产业共兴、项目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乡镇结对、干部挂职等为主要内容,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深化“联乡结村”和“村企共建新农村”活动,不断创新共建形式,丰富共建内涵,实现村企长期结对、共赢结对。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强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人居环境建设,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
七、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建成国家级生态区
深入实施“环境立区”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建设低碳城区、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宜居的现代化新萧山。
27.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完善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重点加强对印染、医药、化工、电镀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确保重点监管单位达标排放。全面推广节水、节地、节材、节能技术和工艺,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尽快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无污染的产业结构。
28.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绿色萧山”建设。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片截污工程和临江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截污纳管镇街全覆盖。着力推进水、大气、噪声、固废等污染的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完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行机制,探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建立健全垃圾焚烧、固体废弃物处置、垃圾清洁直运等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体系。积极规划建设三大重点生态功能区、三条生态轴、三条生态带,形成“三区三轴三带”生态格局。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生态镇和区级以上生态村等创建工作,加快建成国家级生态区。
29.努力建设低碳城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行为特征、政府公共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加快打造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区。
30.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探索资源环境有偿使用机制,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改善、谁得益”原则,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污染排放约束机制、政府优先采购绿色环保产品机制以及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挂钩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对环境建设的投入,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八、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优先发展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教育强区和人才强区,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新萧山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持。
31.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创建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前列的创新型城区。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抓好公共研发平台、企业研发平台、科技合作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投融资平台等五大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求突破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经济社会效应的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不断壮大队伍扩大规模,积极推进认定工作向中小企业覆盖、向新兴产业延伸,重点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挖掘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区域标准,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
相关阅读:
- ·杭州钱江世纪城金融产业百舸争流(11/16)
- ·杭州钱江世纪城全面进入“亚运时间” (11/06)
- ·杭州钱江世纪城半年成绩单靓丽出炉(08/16)
- ·对标先进,杭州钱江世纪城能否打造一个(07/19)
- ·千亿项目加速集聚 杭州钱江世纪城大湾(07/19)
- ·杭州钱江世纪城总部经济开启新未来(04/17)
- ·杭州钱江世纪城招商引资量质并举(04/01)
- ·杭州钱江世纪城的宏伟蓝图正在变为现实(03/23)
- ·杭州钱江世纪城打造国际会展之都(03/16)
- ·9月杭州写字楼及商业地产市场动态(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