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力争建成世界一流城市新中心
到2020年,前海力争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区之一,并初步呈现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湾区城市新中心形象。
一周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在深圳前海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的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这意味着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方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承担着包括自由贸易试验、粤港澳合作、“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四大国家战略使命”等在内的15个国家战略定位。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深圳党政主要领导即到前海调研,研究部署深化改革事宜,提出全市上下要把前海的事作为头等大事、不过夜的急事和关系深圳全局发展的要事来抓。
而近5年来,从一片滩涂上建设起来的前海也交出耀眼“成绩单”,不仅在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集聚和新城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总量也迈上千亿能级并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从5215家增长至2017年底的16.49万家,年均增长率高达99.5%。2017年,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030.26亿元,同比增长43.4%;实现税收收入344.98亿元,同比增长28.2%,前海作为深圳全市乃至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引擎作用持续体现。
2018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进行由“管自身”向“管全域”、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这“两个转型”,从自贸新城建设向城市新中心建设转变。全年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拟达到2500亿元,增长25%;税收420亿元,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462亿元,增长7.2%。其中,前海注册企业增加值拟达到1950亿元,增长30%;税收355亿元,增长28.7%;固定资产投资423亿元,增长9.9%。到2020年,力争将前海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区之一,并初步呈现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湾区城市新中心形象。
构筑世界一流营商环境
制度创新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前海刚刚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的“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的支付审核便利化试点”,意味着今后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可凭支付指令,直接在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的相关支付,手续简化,流程缩短,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
资本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境内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境内企业外债资金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调回资金”。而此前,企业在进行资本项目收入的对外支付时,需要向银行逐笔、事前提供相关交易凭证,如合同、发票等。
“这一试点政策,是前海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积极探索,也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新举措。”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方面如此评价。
这样的探索与尝试在前海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数据显示,前海的制度创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覆盖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跨境金融、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和体制机制六大板块。截至2018年2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数达到319项,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15项,全国复制推广8项,全省复制推广55项,全市复制推广31项。
以“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例,早在2015年5月,前海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平台上线,使得清单之外的外资企业在企业准入和开业登记上实现“一张表格、一套材料、一口受理、一次发证”,只在网上轻松操作,去一次窗口领证,外资便可落户前海,不需再三番五次跑到窗口办理,办理时间从过去的20个工作日简化至3个工作日。
2017年12月,前海进一步升级该平台,根据“证照分离”改革精神,将外资备案由前置备案改为商事登记后置备案,通过经营范围自主申报、外商投资业务受理和审批标准化等措施,进一步将工作时限压缩。
深圳前晋置业有限公司是香港其晋有限公司在前海注册的一家港商投资独资公司。该企业相关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在“一口受理”系统申报后,当天即前往前海e站通服务大厅递交了登记材料,从申请到最终企业领取到营业执照与备案回执,只用了2天,减少了企业20多项纸质材料,非常便利。
贸易便利化水平也同样在不断提升,去年前海制定了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前海方案”。海关推出“5+N”改革举措;国检在全国首次实现原产地智慧审签;海事制定便利举措“42条”;推动海关和国检在以口岸直通、集检分出和分送集报等验放模式的基础上,再造联合查验作业流程,加强关检协作配合,首创关检自贸通;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
根据中山大学第三方独立评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上海自贸区同属“第一方阵”,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榜首。普华永道等机构开展的“1+9”创新成果评估结果也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改革进程位于国内自贸试验区前列。
目前,广东省第三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中,有60%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首创。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的自贸区第三批共5项复制推广经验中,该片区也有1项是全国首创,另有3项处于领先或率先地位。
打造深港合作最紧密“连接点”
逾7100家港企在前海注册
近一年多来,前海标志性景观“前海石”前时常会迎来这样一群人,他们认真观察附近正在火热开工建设的前海各项目工地,又不时看向沿江而建的高速公路,带队者正是香港太平绅士、前海华商林李黎律所港方合伙人林新强。
自从兼任前海香港商会首席会长后,林新强经常组织香港企业家到前海走访和参观,“我希望让更多企业了解前海的发展定位,以找到自身企业发展的契机”。作为最早入驻前海的港企代表之一,林新强对前海的变化感到很满意,尤其是前海法治示范区的建设,让前海逐渐呈现出一流法治环境的雏形。
“港企很注重投资地区的法律环境好不好。全国11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有7家落户在前海,前海法院构建司法、仲裁、调解三位一体的商事争议多元解决体系,首创适用香港法律审结经济纠纷案件,实现前海适用香港法律的重大突破,为很多港企所称道。”林新强说。
前海也在不断完善法律机构和平台。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落户前海,挂牌成立前海法院、前海检察院、深圳国际仲裁院,2017年又相继揭牌深圳知识产权法庭、深圳金融法庭和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构建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使用和管理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香港十大杰青”、前海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则表示,面积并不大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在香港形成品牌,“在港知晓率明显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团队304家,其中港澳国际团队158家,包括获得1亿元人民币、2000万美元两笔融资的玖明智控团队。
同时,前海还累计为香港大学生提供1500个实习岗位,接待近2万名香港学生前来交流学习。“目前很多香港高校学生已经知道前海是创业乐土,申请创业者络绎不绝。”洪为民表示,下一步,他希望集中组织在前海注册的港资和内资企业到香港去举办专场招聘会。“毕竟就业比创业覆盖的人群更广,住在香港西北地区比如屯门、天水围的港人,去前海上班肯定比去中环要近。”
事实上,前海每年都在深入推进深港更加紧密合作,谋划落实“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新定位,有效拓展前海国家战略平台功能。除了惠港法治环境和创业空间的打造,前海明确1/3空间面向港企出让,已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15宗,面积接近前海出让土地的一半,更允许采用香港模式进行建设、管理、服务。
此外,前海还降低港企进入内地市场的准入门槛,包括推动港人港企数据认证服务平台上线,成为国内首个支持香港数字证书的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扩大香港企业及专业人士执业范围,新增“屋宇测量”和“园林建筑”两个专业,完成香港企业及专业人士备案系统开发。
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注册港资企业2482家,新增注册资本3140.32亿元。全年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占比23.9%;纳税91.87亿元,占片区总税收26.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4亿元,占比37.43%。
截至2017年底,片区累计注册港企7102家,注册资本8705.42亿元,汇丰、恒生、东亚、嘉里、周大福、港铁等一批标志性港企纷纷进驻前海抢抓机遇。港企作为片区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
世界级建设理念提升区域规划
自贸新城建设转向城市新中心建设
随着天气逐步升温,位于卓越前海项目地下2层至地下4层的前海区域集中供冷项目首个开工建设的冷站——二单元冷站将发挥更大功能。与传统供冷不同,该冷站总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采用冰蓄冷技术,供冷范围覆盖桂湾片区20余栋建筑。
“等于把原来普通的中央空调机房集中起来建设,每一个用户的建筑物里将不再设空调机房,解决中央空调冷却塔的热岛效应问题,非常绿色低碳。”前海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建平说,前海深港合作区规划建设10个冷站、90公里市政供冷管网,供冷覆盖桂湾、前湾和妈湾3个片区,包括写字楼、商业、酒店、地铁枢纽站点等公共建筑均可实现全年365天、24小时不间断供冷。
“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等前海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建成以后,节能率可达12.3%左右,每年可节约1.3亿度电,相当于减少使用约1.6万吨标准煤,减少约12.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傅建平说。
而这一大型冷站的建设思路正是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特点——对标世界级建设理念,“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展现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据笔者了解,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固定资产稳步增长。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1亿元,同比增长10.8%,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其中,前海片区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39.3%,增速全市第一。新城形象焕然一新,绿色生态前海呈现雏形。
2018年,前海的开发建设站在了新起点上,前海拟启动城市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2020年基本建成城市新中心为总目标,以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大规模入驻为首要任务,持续开展新城建设大会战。
“今年前海的城市建设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功能塑造转变;二是自贸新城建设向城市新中心建设转变;三是高速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表示,将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这一计划,树立“建区、建城、建港”的城市建设新理念,力争将前海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新中心。
根据前海城市新中心规划优化方案,重点包括“减体量、增绿色、平职住、强配套、畅交通”五个方面:
一是减体量。适当降低开发总量,以减少办公类建筑规模为主,建筑总规模从2600万-3000万平方米降低至2380万平方米;同时增加布局博物馆、剧院、科技馆等大型公共设施。
二是增绿色。减少建设用地,规划整合数个规模不等的公园绿地,增加公园绿地总面积约60公顷,规划区绿化覆盖率超45%,其中森林占绿地的60%。
三是平职住。增加居住和公寓建筑规模,就业人口规模由65万-75万降为52万,居住人口由15万-22万增加至23万,职住比由4:1降低为2.3:1。
四是强配套。着力打造世界级湾区“客厅”,分段集中布局剧院、科技专题馆、海洋博物馆、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国际、区域级公共设施,引导布局国际商事法庭、知识产权法庭等区域性、中高端公共服务设施。
五是畅交通。进一步优化前海的交通组织,一方面要加快推动月亮湾大道快速化改造、妈湾跨海通道、新城立交等已规划的对外联系通道;另一方面,在更大范围构建前海交通体系。
据悉,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质性开工项目数量将比2017年翻一番,拟推进127个项目建设(含20个前期项目),其中政府投资项目67个,社会投资项目60个,并确定了2018年新中心建设大会战的“十大重点工程”,主要包括:
环境和绿化双提升、文创小镇、前海会议中心、“一中心三馆”、桂湾四路、月亮湾跨线桥、南山深隧、妈湾跨海通道、海星码头、中集海洋等十大项目。
数读
16.49万家
2012年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从5215家增长至2017年底的16.49万家,年均增长率高达99.5%。
2030.26亿元
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030.26亿元,同比增长43.4%;实现税收收入344.98亿元,同比增长28.2%。
206%
自有统计数据以来,前海深港合作区税收以年均增长率170%的速度倍增;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超过200%,其中实际利用港资年均增长率达到20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84%。
7102家
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注册港资企业2482家,新增注册资本3140.32亿元。全年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486亿元,占比23.9%;纳税91.87亿元,占片区总税收26.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24亿元,占比37.43%。截至2017年底,片区累计注册港企7102家,注册资本8705.42亿元。
431亿元
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固定资产稳步增长。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1亿元,同比增长10.8%,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其中,前海片区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39.3%,增速全市第一。
2500亿元
2018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拟达到2500亿元,增长25%;税收420亿元,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462亿元,增长7.2%。(原标题:深圳前海 力争建成世界一流城市新中心 撰文:张玮 摄影:莫范深 编辑统筹:李杰伦)
相关阅读:
- ·打造城市新中心!嘉兴南湖区吹响东部新(03/12)
- ·江干崛起为杭州的城市新中心(01/16)
- ·江干崛起为杭州的城市新中心(01/16)
- ·萧山城中村将变成杭州城市新中心(08/16)
- ·杭州萧山区倾力打造世界名城新中心 今(06/13)
- ·打造城市新中心 杭州江干区要“蝶变”(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