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让数字驱动未来
善弈者,谋势。善谋势者,必成大事。
“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很显然,当前最大的“势”,莫过于数字经济。随着优质项目、高层次人才以及资本的不断积聚,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然成了那个成大事的“善弈者”,其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杭州的“头部经济”。这条横跨西湖、余杭、临安三区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串联起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名校名企,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志在必得。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后峰会 亚运会”这个新时代起点上,今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这为浙江打造“数据化”驱动信息经济的升级版、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指明了方向。6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专题调研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一号工程,勇当数字经济发展排头兵。”随着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的陆续落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的城市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城西科创大走廊要做数字经济“排头兵”
今年上半年数据刚刚出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继续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今年1-6月,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现产业增加值651.8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597.6亿元,增长14.8%;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921.4亿元,增长30.5%,占全市40%左右;企业税收212.4亿元,增长37.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93.1亿元,同比增长41.0%,高新技术产业占产业增加值比重达91%,进一步强化了作为全省科技创新发展主引擎的“形象标签”。
漂亮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扎实推进:
去年9月,之江实验室在人工智能小镇揭牌,目标非常清晰:以未来网络计算和系统、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智能制造技术为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志在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群,整合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汇聚一批全球顶尖的研发团队,取得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大共性技术成果。近一年来,之江实验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举办2018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主办“数字经济:科学家企业家之江对话”活动,聘请迪菲、潘云鹤、邬江等专家担任首席科学家,成立之江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中心,启动相关建设地块征迁工作……
8月26日,万众瞩目的西湖大学开学了,120名博士研究生走进了校园。校长施一公寄予“八个字”:求知、探索、厚德、担当。西湖大学自挂牌成立以来,与多方合作共赢,开启了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探索,翻开了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篇章。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办学定位,积极引进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13期西湖名师论坛;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工程,成立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立项11项,资助率达到39.29%,取得历史新突破;与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联合研究院,引进全球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顶尖学者,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研发基地,实现将创新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
7月17日,浙江省微纳技术研发开放平台正式启建,将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和发展。据了解,该平台由中电海康集团、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与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共同打造,目标是以12英寸特色高端芯片工艺研发为核心,覆盖通用芯片设计、测试服务的开放性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特色工艺研发中试、传感器与集成电路设计、IP核深入开发、特色芯片流片代工、晶圆与芯片检测、EDA运维、设备验证、产品达标与推介、人才实训等服务……
在这条东西跨度33公里、宽约7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除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浙江省微纳技术研发开放平台等大平台之外,还有诸如阿里巴巴达摩院、浙江大学超重力实验室、微纳智造小镇、中国(杭州)独角兽企业园等诸多大平台投用,并培育和引进了一批能奠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项目,形成“1个引领融合+6个重点培育”产业体系,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城西科创大走廊已有2家独角兽产业园开园,聚集了杭州40%以上的独角兽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大走廊整体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其中,估值1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独角兽企业1家(全国3家);估值10亿美元以上独角兽企业6家;估值1亿美元以上准独角兽企业32家。
“大企业”发展稳健向好
“一号工程”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
数字经济之于杭州,其实并不陌生。早在本世纪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实施一号工程,建设天堂硅谷”的战略部署。2014年7月,杭州立足新的实践,进一步作出实施“一号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核心内容是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把数字经济摆在“一号工程”的位置,对杭州这座城市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不是没有依据的,咱们不妨来看几家企业——
阿里巴巴达摩院自成立以来,首批科技成果获近20项“世界第一”,并落地多项研究成果,全面赋能各行各业。在农业上,将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农作物检测,预防早期病虫害;在医疗上,通过AI系统对CT影像进行智能检测和识别,帮助医生提升肺结节诊断效率;阿里云将AI应用于工业生产,解决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预测等制造业难题,帮助协鑫光伏、中策橡胶等大型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在城市治理上,联合阿里云城市大脑,将杭州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
杭氧集团打破国外技术设备垄断,为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设计制造的国内最大整装空分冷箱成功完成整体吊装。这是继打造神华宁煤6套十万空分装置以来,杭氧公司成功研发的八万等级空分设备,该设备集成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打破了国外“巨头”在炼化一体化项目特大型空分设备市场上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而距离杭氧几公里外的杭叉集团也传来捷报:与中集集团合作开发的“智能云叉车平台”“智能叉车租赁管理平台”“智能叉车调度管理平台”等三款智能线上软件平台,提高了为客户提供智能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水平,实现今年上半年智能叉车订单上千台,外贸销售额同比增长20%的业绩。
同样是在青山湖科技城,杭州聚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耗时3年成功研发出了单晶硅制绒添加剂,使单晶硅电池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平均反射率降低到10.8~11.5%之间,将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数字经济赋能经济发展的案例还很多。比如,日风电气建成了全球海拔最高的风电场龙源那曲高海拔试验风电场,实现了西藏风力发电项目零的突破,填补了全国最后一个省份的风电开发空白,创下首个世界最高海拔风电场运行的纪录;南都电源投资建设的飞达集团20MW/160MWh智慧储能电站成功并网,年储能规模约5280万度电,成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模块化预装式储能电站;纤纳光电一年三破世界纪录,将光电转换效率再提高至17.4%,成为世界钙钛矿组件商业化研发的全球领跑者……
很显然,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杭州经济发展早已尝到了数字经济的“甜头”。作为一个不进则退的竞争趋势,数字经济已成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塑造“互联网+”经济新生态唯一的路径选择。
站在新起点上,杭州再提“一号工程”,将数字经济打造成为杭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尤其是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在力争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跑者”。
“大平台”巨笔擘画描绘未来
产城融合的“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渐行渐近
华麦网络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坚持把优秀的中国文创企业推广到国际市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该企业搭建了中国首个音视频内容跨境交易服务平台MEGAMEDIA,在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实现出口额近1000万美元,中外影视合作项目超7000万美元,并联合举办了法国戛纳电视节中国(杭州)国际影视内容高峰论坛、2017年首届埃及阿斯旺国际女性电影节等重大活动。
“走出去”的还有梦想小镇企业——蜜蜂帮帮,其在泰国曼谷举行发布会,宣布启动全球战略布局,正式成立海外事业部;杭州百子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D工厂软件、VR以及和可视计算等技术,建工厂既可像搭积木一样自由拼装……
放眼杭州,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浙江大学、湖畔大学、西湖大学、淘宝四期、浙大超重力实验室、中电海康磁旋存储芯片中试基地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已次第展开;紫金众创小镇、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南湖创新小镇、微纳智造小镇等为代表的特色小镇“集团军”已快速崛起。
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企业主体累计已超过10000家,这些企业很大一部分是最近7年就地产生或招商引入的。也就仅仅几年时间,这里孵化出菜鸟、钉钉、大搜车等十多个在私募股权市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尤其是,大走廊突出高、精、尖的产业发展方向,已集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11家(其中国家级312家、市级299家)。
今天的杭州,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活动。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承载着全省全市“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努力建成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创新发展主引擎”的城市梦想。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离不开数字经济,也离不开这些早已夯实的产业基础。
大项目、大企业、大平台,这些聚合在一起,夯实了杭州数字经济的产业基础。更重要的是“大树下也有小树苗”,还有足以让“小树苗”成长的人才、资本、项目、服务机构、孵化空间、政务服务等“土壤”。
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人才创业创新高地,城西科创大走廊坚持改革破题、政策先行,编制完成全省首部跨区域人才发展规划,成功创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牵头制定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华永久居留操作办法和工作机制,推进公安部人才居停留新政等一批突破性、示范性项目在大走廊落地实施,并与浙大等10所高校组建校地合作联盟,构建以硅谷为重点的海外人才驿站体系,为人才集聚创造了最优生态和一流条件,吸引了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目前,城西科创大走廊内已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4770多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8名、省“千人计划”人才226名、市“521”计划人才99名,拥有“国、省千”人才总量(含高校)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市的二分之一,已成为全省人才最为密集、活跃度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人才高地。
而在政务服务上,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比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还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覆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三生融合”环境。目前,浙医一院余杭院区、浙医二院青山湖院区、浙大国际医学中心、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青山湖科技城育才学校、西溪银泰城、西湖区文体中心等配套项目落地和建成;以铁路杭州西站枢纽为核心,包括地铁3号线、5号线、杭临城际线、文一西路提升改造、天目山路地下通道等在内的轨道网、道路网、公交网加快推进,“一核三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逐渐成型。
一条走廊串联起名校名企名城,“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指日可待。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大走廊将用最优美的环境、最贴心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完善的生态,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实现梦想。”
(原标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让数字驱动未来 文:吴静、施怡超)
相关阅读:
- ·拱墅区推动智慧网谷数字经济小镇和杭州(09/21)
- ·杭钢原厂区要打造杭钢智谷数字经济特色(08/14)
- ·“智慧引擎”助力杭州创新发展(08/10)
- ·以科创之名再造一座城:建设紫金港科技(08/08)
- ·潘云鹤: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07/24)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增长金钥匙(07/19)
- ·城西科创大走廊:以科创之力 为未来赋能(07/02)
- ·临安老工业园区掀起转型热潮(04/25)
- ·赵一德:高水平规划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03/07)
- ·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规划纲要出台(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