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第一方阵 享誉全球的“国际沙”
上世纪90年代,杭州将文三路一带圈为高新产业孵化器时,谁曾料想,30年后高新产业会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引擎。两年后,杭州将下沙确定为经济开发区,我们也没有料想,今天的大城东已成为杭州现代化工业的支撑。开发区的成长脚步,某种意义上就是杭州不断发展的速度,开发区的成长历程,某种意义上就是杭州现代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发展缩影。本报总编下基层活动,本期走进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挖掘开发区的历史,见证开发区的成长。
下沙由钱塘江水冲击而成,朵朵浪花将这里冲击成一块地势平坦、开阔无垠的宝地。
一代代人,怀揣着梦想和拼劲,奋斗在下沙。
1990年8月,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设立。1993年4月,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正式挂牌,今天建成以杭州医药港小镇、大创小镇和综合保税区、金沙湖商务区、东部湾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两镇两区一基地”特色平台,开创全面转型发展新局面,改革开放洪流如钱江潮水般奔腾不息,每一个开拓者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里,交织碰撞。
他们与下沙这片104.7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创业福地,共成长,共收获,齐手将曾经的滩涂地升级为享誉全球的“国际沙”。
由制造到智造升级
滩涂地迈向产业新城
1993年国务院批准在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江北下沙区块内,设立面积为1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此举为这块滩涂地注入无限动能,招商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
1994年,在时任杭州市副市长张明光的牵头下,多个跨国大项目开始进驻下沙。松下马达有限公司成为了第一家落户于此的世界500强企业。1995年11月,下沙制造的第一台电动机从流水线上诞生。
与此同时,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及其配套企业10余家,以及旭化成株式会社、美国玫琳凯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相继落户。
一条条工业流水线从这里搭建完成,一座座现代化工厂初步成型。一夜之间,下沙成为了灯火通明的工业一线阵地。
1996年,同济大学城市燃气专业毕业的魏云,作为日本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的第一批员工,来到下沙从事技术开发。“当时,我们三个同学来到这里,一眼望过去周围全部是农田,还有很多自建房,根本看不到企业,更不要说是厂房,路也不通。”
就是在这样一片工业处女地上,她和团队把一张张设计图纸变成中国老百姓家庭的必需品,包括燃气灶具、热水器等。
除了松下家电,还有西门子高压开关、摩托罗拉电话机等,第一代下沙制造诞生。
到2000年,朝阳橡胶、爱知工程车辆、宏讯电子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下沙的工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松下电器也开始加速跑,2004年松下工业园正式破土动工,魏云开始参与智能马桶盖的研发生产。当年,第一台“下沙智造”的智能马桶圈下线。
从制造走向智造的过程,不仅是产品智能了,而且工厂也实现了“机器换人”,转型成为“智能工厂”。
走进松下工业园的生产区,部分已经实现了“机器换人”,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快速地运转。凭借在智能马桶盖等核心产品研发生产商的优异成绩,松下杭州于2017年4月升格为松下家电中国总部,集家电研发、制造和销售中心于一体。
现在全球所有的松下智能马桶盖都打上了“下沙智造”的烙印。
这座产业新城内,还有松下、东芝、九阳、史陶比尔、三花等一系列高端制造企业,肩负着杭州工业的现在与未来。
“先手棋”到“全链条”发展
杭州医药港落地
在下沙12号大街与19号大街交叉口,坐落着国内最大的多肽生产基地——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它的产品单位重量的价格甚至高于黄金。
多肽药物在糖尿病、疫苗、抗菌、抗肿瘤、诊断用药等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高效、低副作用等优势,因此已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
2001年杭州市科技代表团走访美国,时任杭州市市长仇保兴与在硅谷创办公司的李湘博士进行了交流。“当时我正萌生回国创业的想法,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介绍中,新药港的规划和定位,让我非常心动。”回忆起17年前的往事,李湘记忆犹新。
同年三月的一个周末,他只身飞抵杭州,实地探访设立在下沙的新药港。当时正值初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时任开发区副主任孙远接待了李湘。彼时,康莱特、九源基因、杭康药业等多家生物医药知名企业已前一步落户于此,产业集聚雏形初现,眼前的实景更坚定了李湘来下沙发展的决心。
不到半年,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在下沙注册成立。
早期研发、工艺开发、药物生产、制剂研究、临床管理、上市报批……中肽生化在下沙建立了完善的多肽药物开发生态链。
而下沙出品的“中国肽”销往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多个国家,在全球多肽新药开发市场保持着稳定的高占有率。
“如果时间倒退,我依然会选择来下沙创业。”李湘说,下沙已成为世界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来中国发展的首选地。
今年5月,杭州医药港正式落户下沙,以此命名的“杭州医药港小镇”将建设成为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人才集聚区、国内产业技术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先导区、全球先进医药技术进入中国的首要承载区,目标剑指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位于小镇中心、淡黄色幕墙上挂着“JUST”LOGO的大楼是奕安济世生物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拥有整套研发与临床开发能力的奕安济世主要开发抗肿瘤和抗感染生物类似药和生物创新药,首批药物自今年下半年开始正陆续进入全球临床试验。
除了奕安济世,创始人赵奕宁博士在下沙还设有两家“奕”企——奕真生物和奕景生物。奕真主要做基因检测,奕景主攻肠道微生态疗法。前者在2016、2017年连续被评为“全球50家最聪明的公司”。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下沙的主导产业,政策优势正在不断显现。今年相继出台了生物医药及涵盖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的“1+X”政策体系,设立了5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吸引了礼来亚洲基金、国投创合基金、巢生资本等一批全球化金融机构进驻,推动创新发展。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构筑创新平台、集聚高端人才、提供一流服务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将有力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靠着每一代下沙人的接棒努力,全球十大药企已经七家落子下沙。
东部“双创”新高地
高校创业者的天使之城
2011年,黄逸涵和吴雨奇还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大三学生,黄逸涵喜欢拍照,吴雨奇擅长化妆,两人分工明确,开了一家名为“曼图摄影”的工作室,主要为传媒学院的艺术生拍摄毕业写真和主播照。
创业两年,曼图在高校园区里拍出了名气,许多主播、模特慕名而来,原有的工作室空间显得捉襟见肘,传媒学院和下沙科技城共同打造的区校合作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两百方办公场地,团队也扩充到了30人。
2014年10月,这对创业拍档从客户反馈中酝酿出“最美证件照”的点子,在下沙开出第一家海马体照相馆。四年来,海马体已经在全国51个城市落地了132家门店,累计服务了300多万名顾客,红遍大江南北。
这期间,更名为缦图摄影的这家年轻公司又搬了一次家,把可容纳400人的总部安在了创客汇集的“大创小镇”。
从出租屋到区校孵化器,再到如今大创小镇里快速成长的“网红”企业,黄逸涵说,缦图的成长离不开下沙创业热土的滋养,这是他们扎根于此不舍离开的原因。
下沙拥有浙江省内最大的高校园区,14所高校,20万余名师生,人才是下沙创新创业高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去年年底,我国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成功研制,可以实现对医疗制品的大批量稳定制备。
“从原理上来讲,这台生物3D打印机可以打印所有的组织器官!”项目负责人、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徐铭恩说,第一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的成功研制,不但推进了3D打印医疗器械、人工组织器官的临床转化进程,也为新药筛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将推动中国新药的创制与开发。
这位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坦言,在下沙创业4年多时间里,基本没有为资金发过愁,“这里可以称为创业者的‘天使之城’——只要你有好项目,就不缺天使投资,更不用说丰富的资源和政府支持。”
拥有人才资源的同时,下沙积极用“好政策”加码创新格局,去年颁布了“黄金八条”人才新政,设立200亿元产业母基金,对创业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设立创业教育基金,支持校企共育人才、共建创新载体等。
这片人才聚集地,去年又新增“国千”“省千”“市521”等领军型人才27名(“市521”人才入选数位列全市第一),新引进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2188名,新增高层次人才项目57个,比上一年增长171%,成为当仁不让的“双创”新高地。
去年,下沙因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的点名表扬,被国务院授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集聚国际创新资源
全球智脑汇集“国际沙”
2014年开始,下沙通过建立海外创新工作站,设立海外投资基金、派驻工作人员和海外招聘专业人才等方式,开始深入全球科技腹地,零距离接触海外国际创新资源,累计服务高层次人才近800人,协助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全球化创新企业近200家。
四年后的9月,下沙在美国硅谷核心区合力打造的新型综合海外发展平台“钱塘中心”首次亮相,肩负帮助浙商杭企“扎根杭州,迈出国门,驱动世界”重任,是下沙面向国际化、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的一个窗口,也将是“国际沙”扩大在全球科创领域影响力的一次有效尝试。
一次次“出海”,让更多世界级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精尖人才认识下沙、了解下沙,“联姻”下沙。
同在今年9月,来自英国国家心肺研究院的心脏血管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院士David Firmin教授,风尘仆仆赶到下沙,见证了帝工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揭牌。一款在英国获得了谷歌创新大奖,能给视力残障人士带来光明和希望的神奇仿生眼镜,成为该研究院率先引进落地下沙的“黑科技”项目。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博士带着另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也在同期造访下沙,他们是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彼得·阿格雷博士、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爱德华·莫索尔博士。以他们为核心的杭州诺奖国际创新中心正式揭幕运作,诺奖专家携带的六大生物医药项目包括能快速治愈肥胖症患者的“万瘦无疆”,和将把英国总部搬来下沙的液体活检平台——英国Inivata等等。
下沙作为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积极与国内外“大院名所”合作共建,对接各类尖端学术和科技资源,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导向,目前在小镇内共建和运营的高端研究院、创新中心等平台已有20余家,包括帝工先进技术研究院、杭州诺奖国际创新中心、麻省理工学院SMART创新研究院、奥克兰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商业化中心、杭电-新南威尔士大学石墨烯研究院、MIT巢生孵化园等国际化高端创新平台,为“国际沙”提供创新动力。
下沙的发展之势,宛如大气磅礴的钱塘涌潮。
以“拥江发展”为契机,下沙将凭借入江弄潮的勇气,揽江飞跃的豪情,勇立潮头的担当,奋力打造“下沙科技城”和“下沙新城”。
徜徉在金沙湖畔,从流光溢彩的CBD里走出的年轻面庞,再到江边绿道上奔跑的跑者,这座产城融合又富有生活气息的创新之城正在杭州的东岸熠熠生辉。
荣誉榜
●2004年,被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评为中国75个城市开发区“最佳开发区”。
●2007年,被首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
●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高新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称号。
●200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2010年,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2011年,国家三部委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3年,被商务部、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2014年,入选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2015年,被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正式授牌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15年,浙江省工业强区(开发区)综合评价第一。
●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浙江省工业强区综合评价第一。
●2017年,被国务院授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原标题:对外开放的第一方阵 享誉全球的“国际沙” 通讯员:陶青 记者:李锋、陈颖、陈思翰)
相关阅读:
- ·绍兴滨海新城发展湾区特色经济 打造北(09/19)
-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长三角“(09/10)
- ·百亿级项目落户湖州南浔产业新城(09/09)
- ·台州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建设(06/20)
- ·杭州紫金港科技城打造一流科技创新产业(06/14)
- ·杭州萧山产业新城39个重大项目启动(05/14)
- ·杭州萧山河上镇 一座梦田之上的产业小(05/13)
- ·嘉兴海宁尖山将崛起一座“生态智造新城(03/20)
- ·杭州江干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打造高质量(02/28)
- ·杭州未来的大江东是一座“未来产业新城(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