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干区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第一区”
英国黑池标准的国标馆,还有攀岩、F1汽车模拟、摩托车VR体验等一些非常黑科技的亲子互动项目,年底前,你在九堡文体中心都能体验到。
九睦路和九沙大道交叉口,有一个看起来像智能音箱的大建筑。
就是这个九堡人等了好几年的文体中心,也是江干交由阿里体育运营的第一个体育场馆。
本月,江干“牵手”阿里体育,除九堡文体中心外,还有江干区文体中心、丁兰文体中心,都将会交给阿里体育来运营——未来,传统的体育场馆将会变得更智慧,为大家解锁许多想不到的技能。
行业巨头为何落子江干?
“随着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建设和杭州‘拥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看重江干未来的无限可能。”阿里体育浙江公司负责人章辉坦言,此外,更多是感动于高标准谋划建设湾区之芯的江干区,为企业提供的“有求必应、随叫随到”的“保姆式”服务。
作为经济的“四梁八柱”、人民的“财富源泉”,正在高标准谋划建设湾区之芯的江干区,更要善待民营企业、爱护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着力打造最适应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一区。
“第一区”·底气
17台原始铁木织机、几间破旧的平房、22位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这是30岁的沈爱琴在创业之初的所有“资本”。
1975年3月,她创办了万事利集团的前身——杭州笕桥绸厂。
谁能想到,43年后,万事利竟然与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达成了重要合作伙伴关系——从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到向外商输出核心技术、品牌文化——万事利的转型发展之路,正是无数江干企业在改革开放40年里,不断创业创新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江干区民营经济大发展的40年。
在这40年里,江干实现了“从农业强区到市场大区,从市场大区到民营经济强区,从民营经济强区到城市化新区”的三大跨越。
在这样的转型跨越过程中,江干区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日趋成长发展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民营企业家也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特别重要的建设者。
以万事利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在江干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形成了笕桥机场路、四季青杭海路、艮山路(当时叫大寨路)三大乡镇企业集聚区,诞生了西子联合、巨星科技、滨江房产、四季青服装集团、宋都、中豪、通达、杭州湾、东杭等一大批本土老牌民营企业,目前都已发展成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截至今年10月底,江干区民营企业达到5.6万家,个体工商户4.4万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干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围绕高水平全面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总目标,坚定不移实施拥江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从重大平台构建、新兴产业培育、优质企业发展三个方向,深入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园区经济、枢纽经济“四大经济集群”和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现代商贸、中介服务、大健康“六大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高端智能制造、建筑房地产、园林产业、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
江干民营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一轮的良好发展势头,培育引进了嘉楠耘智、贝贝网、金柚网、群核信息、卓健科技、东城电子、义益钛迪等一大批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人才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数字经济增速位列全省前列。
也正是由于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15年来江干地区生产总值从79亿元到614亿元、增长8倍,财政总收入从9亿元到160亿元、增长18倍,江干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第一区”·改革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民营经济依然是江干经济的‘四梁八柱’、江干人民的‘财富源泉’。”在江干区委书记滕勇看来,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江干的发展;没有民营企业家的拼搏,就没有江干的腾飞。
因此,江干一直致力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比如去年发布的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黄金十六条”,从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金融供给支撑、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全面提升江干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还成立了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丰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式。
历来站在改革开放潮头的江干区,更在“最多跑一次”发力,不断深化改革——今年以来,全区企业、个体工商户名称自主网上申报率99%以上,新设企业网报率在99%以上,基本实现全区商事登记“全员数字化”。
与此同时,全面落实《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相关审改措施,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审批。
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
作为全市唯一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江干更是早在2016年就制定出台了《关于以钱塘智慧城为核心建设杭州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意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开展高层次人才招引活动。
近年来,江干区加强与清华、浙大、浙工大等院校合作,举办钱塘之星创业创新大赛、钱塘智谷人才峰会和海外学子江干行等系列活动,打造了PRE-IPO产业园、浙大纳米研究院、浙大AIF产研中心、CUSPEA杭州应用技术研究院、浙大江干数字经济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营造了良好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在联系服务企业上,江干还有两个很好的机制。
一个是区域化党建“同心圆”,注重服务实际效果,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另一个是结合“百千万”“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等活动的周三访谈夜,开展“三问三帮一助推”区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平台、企业、人才活动,累计走访服务重点平台、企业、人才170余个,帮助解决问题60余个。
“第一区”·决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第一区”的江干区,重点是营造“五个环境”,即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越便捷的发展环境、活力四射的创业创新环境、安商亲商的人文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其中,就政务环境而言,江干区强调的“高效透明”,是牢固树立“江干全域都是拥江发展主战场”“一流政府做标准”“江干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的”理念,全力打造“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第一区”,成为拥江发展的先行区、样板区、标杆区。
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上,下一步,江干将围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准入即经营的目标,继续深化“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所有商事登记事项“一网通办”,除按照法律规定对办事程序有特别规定的事项外,实现“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
与此同时,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有效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图审管理办法等“1+9”配套制度。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简化、优化、标准化,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到2019年6月底前,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协调、管理、运行、监督体系。2020年底前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的时间压减至80天以内,小型项目压缩至45天以内。
如果“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提供了一种营商的政策环境,企业家群体之间的传帮带、加油鼓劲,构成的则是一种安商亲商的人文环境。而江干企业家,更能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创新、竞争、融合的“弄潮儿”精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今天的江干已真正成为杭州经济、枢纽、行政、文化新中心,未来,更是新时代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热土。
营商环境再优化,江干不断前行,未来可期。
(原标题:江干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第一区” 文/记者:孙钥 通讯员:李凌婧 制图:王璟)
相关阅读:
- ·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11/21)
- ·为民企减包袱注活力 杭州高新区(滨江)(11/19)
- ·未来科技城:打造“鲲鹏计划” 做民营经(11/16)
- ·浙江推20项举措助民营经济发展(11/16)
- ·浙江省民企融资迎来利好(11/08)
- ·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 民营企业好则浙江(11/05)
-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11/02)
- ·浙江民营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07/26)
- ·浙江启动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04/10)
- ·浙江“个转企”喜忧参半 税务仍待发力(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