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杭州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国家战略十大重点项目
(原标题: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昨天召开 明确杭州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国家战略十大重点项目 记者:葛玲燕)
助推要素配置、政务服务等一体化,促进空间布局高水平、产业发展高层次,全力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昨天,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作了题为《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报告。
报告明确了杭州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方向和路径,并提出要在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形成示范效应。近期,杭州将从十个方面入手,重点实施这些项目。
持续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在5G商用和产业化上实现突破,推进“5G+四基”产业发展,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领域等产业配套和创新能力,加快5G基站站点建设,拓展5G应用场景,推进5G创新园、创新谷等产业平台建设。
聚焦“城市大脑”、未来社区、智能亚运、工业智联网等应用场景,加快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小镇建设,参与建设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加快“数字口岸”建设,提升大通关一体化水平,建立公共质保平台,支持各类跨境电商平台在杭落户、做大做强,实现更高水平的“买全球、卖全球”。
支持加快eWTP秘书处实体化运作,争取建设eWTP全球采购中心,谋划数字自由贸易区试点。
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坚持做大做强本地企业和引进“大好高”制造业企业相结合,引导和支持传统制造业企业改造提升,培育形成一批能够支撑杭州未来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大集团。
争取上市工业企业实现新突破,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每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
健全市域内企业正常流动信息平台和共建共享机制,建设滨江与富阳特别合作示范区,推出一批企业升级园,为工业企业和“双创”成果转化提供空间支撑。
确保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保持在300平方公里,每年出让的工业用地占年度出让土地的比例不少于30%,建立产业与地价联动试点,确保杭州工业用地价在长三角的合理水平。
持续实施“城市国际化计划”
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等,联动高水平筹办2022年亚运会,完善国际化软硬件服务设施。
高水平推进杭州国际产业合作园和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建设,做强硅谷钱塘中心等海外孵化器、人才驿站,支持龙头企业在外设立研发机构,构建全球创新创业服务网络,更好地集聚全球优质资源。
争取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出入境便利服务、留学生就业等长三角区域最新优惠政策,加快提升国际化教育、医疗、社区等优质公共服务能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营商环境建设
在促进投资、服务企业方面采取更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费用,优化投资项目全程服务。
出台涉企执法监管“负面清单”,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做好减税降费工作,切实降低创新创业的时间成本、商务成本和制度成本。
探索建立跨区域特色小镇
在上海境内建设沪杭梦想小镇,打造在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平台、杭企在沪研发的新基地。
在合肥设立合杭梦想小镇,打通项目异地孵化落地渠道,打造杭州市外重要的技术策源地和高端人才驿站。
在钱塘新区设立长三角小镇,推进各类改革试点集中落实、各类扶持政策系统集成、各类创新举措率先突破。
建设上海高校联盟众创空间等载体,在产业、科创、会展赛事、公共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对接上海等长三角城市高端要素,打造杭州“新浦东”。
做强做优“城市大脑”品牌
完善“城市大脑”顶层设计,开发实施更多有利于城市治理和惠民的应用场景。
扩大“城市大脑”应用范围,协同推进数据资源共享、算法服务平台共建,促进5G、IPv6以及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在长三角率先商用。
加快推进“城市大脑”产业化,以“城市大脑”模式输出为载体,培育壮大一批数字企业。
共同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
高水平做好西湖、大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工作。
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为核心,加强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群的合作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
进一步加大都市区协同申遗力度,联手深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钱塘江文化挖掘,推进南宋皇城遗址、钱塘江古海塘等项目申遗,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共同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
建设美丽中国大花园的示范区
加快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探索符合饮用水源地实际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幸福路径,构建以水功能区保护为主体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保护、环境治理、生态经济和合作共保体系,严格落实千岛湖保护法规制度,推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
持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金字招牌
持续深化“美好教育”“健康杭州”建设,切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全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积极助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实现长三角“一证通”。
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加快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降低生活成本,深化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加大人才房、“蓝领公寓”等建设力度,健全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着力打造长三角南翼“人才特区”
在未来科技城开展试点基础上,推进“人才特区”建设,让各类人才到杭州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
大力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对人才的吸附效应。
制定实施企业引才补贴奖励政策,提高人才引进的“匹配度”。
学习借鉴上海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等先进经验,在努力优化创新创业便利性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才综合生活环境。
加快推进浙江人才大厦建设,努力推动长三角人才柔性流动,打造辐射全省的科技孵化器、人才高地和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全省各地人才引育留用。
相关阅读:
- ·特色小镇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07/31)
- ·杭州数字经济势头好韧劲足(07/31)
- ·嘉兴南湖基金小镇荣膺“中国十佳特色小(07/30)
- ·特色小镇:多些“特色”少些“名不副实(07/29)
- ·谨防特色小镇沦为“问题小镇”(07/29)
- ·特色小镇:风起了 尘落下(07/23)
- ·杭州梦想小镇入选“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07/22)
- ·嘉兴南湖基金小镇成为“中国十佳特色小(07/22)
- ·开发模式多样化 特色小镇打造新兴产业(07/16)
- ·杭州千岛湖:特色小镇的“面子”和“里(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