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区锚定高质量发展 争创“四个标杆区”
(原标题:上城锚定高质量发展 争创“四个标杆区” 文:李婷婷、吕啸)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弹指一挥间,一穷二白的纸上绘出最新最美的画图,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
新中国70年,也是上城区由昔日“皇城根”,蜕变为拥有“现代气质、国际风范”新上城的70年。濒江临湖,挟市中心而踞,厚积千年古韵,回首70年风雨征程,上城上演了激动人心的美丽巨变——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各个领域实现深刻变迁,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从繁华的南宋古都,到杭州的城市客厅;从面积狭小设施落后的旧城区到两度荣获全国“智慧城市创新奖”;从资本人才缺乏的老城区到国内外知名企业青睐有加的创新创业中心……只有18.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上城区,70年来勾勒出了“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的篇章。1949年,上城区工业、手工业总产值445.73万元,社会商业零售额2876万元。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02.70亿元。
当下,作为连接“西湖时代”和“钱塘江时代”的发展通道,上城朝着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生活品质、创新转型“四个标杆区”的新目标奋力前进,向“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扬帆远航。
文化传承:底蕴化身软实力 文化成金名片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门厅和南宋皇城遗址所在地,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相互交融,赋予了上城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记忆。这里也是杭州历史遗迹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城区,70年来,文化在上城正由底蕴变身支撑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金名片。
以小营巷为例——建国初,这里是市区寻常人家。1958年,毛主席到小营巷视察卫生情况并作出赞扬。几十年来,其衍生的红色文化渐渐成为上城的靓丽名片。
1972年,“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陈列馆”建立;2001年,陈列馆重建并定名为“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2014年,小营巷打造成为全市首个3A级红色旅游景区“江南红巷”,由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等组成的红色旅游线,2018年共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成为文化传承新载体。
在城市建设中实现文化融合发展,小营巷是一个典型案例。而从上城全区来看,该区全面落实文化发展战略,始终重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新时代上城文化品牌。比如,做强南宋文化——打造南宋皇城小镇,举办南宋文化节,建成“南宋记忆”文化体验馆;修复城市记忆——包括清河坊、御街·二十三坊巷、五柳巷等在内,已完成实施149处历史建筑、32处文物保护单位(点)、14处历史文化街区(地段)的整治;打造非遗特色品牌—全区形成五级非遗保护利用体系,共有五级非遗保护名录100项,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主城区第一;增强文化服务辐射——仅去年就组织文艺演出600场,“书香上城”工程受益群众超30万人次。
自2015年始,上城区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日前出炉的《上城区文化兴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勾画了上城文化发展的路线图,即打造三条文化体验带、构建五个支撑体系、开展十大重点工程。到2021年,上城文化产业总产值将达16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2.5亿元,占GDP的比重约5.1%,2019-2021年平均增速达15%。
社会治理:走在前列续传统 智慧、平安、法治促和谐
上城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浙江省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70年来,该区在社会治理层面延续了走在前列的传统——社区治理案例曾荣获中国社会治理创新奖“优胜奖”、去年以高分通过“第三批全国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验收,连续十四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区”称号。这些带给上城人民最深切的内心感触,便是居民主动参与治理,居民共享公众安全。
1949年,紫阳街道上羊市街成立“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推行“人民民主管理城市”理念,传达政令、反映民意,协助处理治安、卫生、生产等工作。这也是建国初期上城社会治理的缩影。
70年过去,“第一居委会”的面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键式智能电子化管理系统、96345多媒体宣传亭等设施普及,让“第一居委会”进入智能时代。在治理方式上该社区也更加系统多样:先后创建“邻里大管家”“邻里值班室”“邻里说事”“邻里圆桌会”等居民协商治理新模式,治理基础不断夯实。
随着时代变迁,上羊市街基层民主自治的内涵和实质有了新的要求。而经多年实践,一个个基层创造、一条条治理妙招在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区开花结果,如“平安365”“湖滨晴雨”工作室等等,为各地提供经验借鉴。
今年以来,上城还积极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中办5号文件试点,上城区在南星等街道增设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将城市管理、人力社保等8领域365个执法事项统一执法印章、执法标准和执法管理,做到一支队伍管执法,有效缓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难题。
“互联网+”也成了上城社会治理的利器。湖滨商圈是杭州最繁华的商圈之一,社区与街区高度融合,治理难度大。为此,上城区全力打造“湖滨智芯”,并于去年底接入杭州“城市大脑”。一年来,“湖滨智芯”在街区治理中的不可替代性清晰可见——西湖边为保障游客安全筑起的硬隔离,在“湖滨智芯”的云计算下,从“全年无休”变成“随时待岗”,游客体验感大幅提升;根据“湖滨智芯”大数据分析设置的“最多跑一次”自助服务机,利用率是同区域机器的近4倍。
眼下,上城正加快“城市大脑上城平台”建设,将以“浙政钉”数字化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为基础,全面接入“基层治理四平台”“上城社区智芯”“上城数字红芯”等信息系统,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数据资源的整合应用。未来,上城拓宽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新路径的脚步还将继续。
生活品质:“城市客厅”洋溢幸福感 现代化国际化不断推进
从中山中路南宋御街到曾经杭州人的老城南印象,上城见证了杭州的古今巨变。从新中国建设初期最具活力的生活集散区,到如今设施旧、环境差、配套弱,老旧小区占比达77%,上城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为扮靓“城市客厅”,近年来上城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从城市形态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到学校和医疗高质量推进、破题老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等等,不断改革、补足民生短板,让百姓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前两年,上城区抢抓G20杭州峰会机遇,打好“四个全域化”攻坚战,困扰十多年之久的城中村和脏乱差面貌基本消除。
比如蝶变的馒头山,被视为杭州城中村改造“杭州范本”。馒头山地块因地处南宋皇城遗址重点保护区范围,一直没有进行大范围改造,居民住在紧凑的危旧房中。2016年开始,馒头山开启综合整治工程,如今环境变好了,举目可见白墙黛瓦,尽显江南韵味;文创产业入驻了,使破旧街区“变身”文创产业标杆。
还有湖滨商圈,大家都听过“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其正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包括湖滨在内的杭州主城区的落后面貌。而改革开放后,湖滨商圈旧的商业、交通设施渐不能满足人们变化的需求,随着其他商圈崛起,全市消费重心曾日渐转向。
新世纪以来,上城对湖滨商圈进行了多轮改造提升,湖滨步行街也在彼时诞生。在大湖滨商圈精品工程建设的推进下,湖滨商圈已成为融文化、休闲、旅游、购物于一体的立体式商业圈,成为全市最具代表性的,最为现代化、国际化的风尚引领区域。去年12月,“杭州湖滨步行街”被国家商务部列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将打造成城市消费的名片、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就像是一粒新石子丢入了老镜湖,涟漪泛开,浮出的是属于步行街商圈新一轮的繁华和蝶变。
9月27日晚,湖滨路步行街正式开街,一个“最时尚、最智慧、最人文的新消费示范街区,城市品质提升的‘醉杭州’样板”惊艳亮相。
还有不少老小区居民心心念念的生活“大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在上城率先发酵且全面推开,垃圾分类稳步有序推进……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让生活在上城的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新中国70年,上城走出了一条幸福感不断增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大幅跃进的生活品质提升之路。特别是今年启动的老旧住宅小区“微更新”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一份长长的改造清单上,涵盖了上城区6个街道30个社区的81个小区。从2019年到2022年,上城将迎来一场老小区的逆时光之旅,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更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享受到现代社区的配套与便利。
创新转型:单位GDP领跑全省 科技金融领跑新动能
上城总面积只有18.1平方公里,但一直以来都是全市、全省单位GDP和亩均税收最高的城区。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经济密度、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7倍和17.1倍。在这里,湖滨商圈、山南基金小镇、望江金融科技城等新兴经济平台林立,金融管理、信息网络、智慧医疗、大数据等特色产业次第开花。
以山南基金小镇为例,在短短数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一跃成为资本财富的高地和助力经济转型的样板。截至今年8月,小镇总资产管理规模达11200亿,入驻企业2608家,累计吸引国内外专业金融人才逾5000名,经过5年秣马厉兵,四方面的蝶变在小镇呈现——环境上,从破旧院落变为诗画庄园;产业上,从低端产业到高端金融业;人口上,汇集了大量金融人才;影响力上,从“名不见经传”到享誉海内外。在小镇管委会负责人看来,“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说明‘小镇模式’契合了基金业的发展节拍。”
位于上城8公里江岸线另一端的望江金融科技城,则演绎着科技金融“比翼齐飞”、城市有机更新的故事。杭州有一句老话叫“望江门外菜担儿”,说的就是望江金融科技城核心区域所在的望江街道。这里曾是杭州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后随着城市发展,兼之规划变更、撤村建居等历史原因,这里逐渐成为典型的城中村,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突出。
近年来,望江地区共完成征迁5073户,清零19个地块,腾出土地1平方公里。随着“低矮破”房子的逐渐消失,望江金融科技城拔地而起。2014年,上城区紧抓思科(中国)总部落户契机,初步形成望江金融科技城的顶层设计——总规划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3平方公里,规划产业空间约170万平方米,重点打造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信息经济、体验经济、总部经济为支撑的“1+3”产业板块。
目前,望江金融科技城入驻信息经济和金融类企业共计5000余家。预计到2022年,这里将发展成为千亿级金融科技产业平台,同时这里也是上城推进杭港(望江)高端服务业示范区建设的主阵地。
通过聚力创新转型,上城正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去年,全区1+6产业(信息经济、文创、金融、旅游、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实现增加值合计超788亿元,占GDP比重超7成,上城也由全市商贸文化高地,继续发展为现代产业高地。
70年变迁,上城以一座城市的奋斗史,呈现了新中国砥砺前行的生动缩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上城人将继续擘画高质量发展的上升线,高质量推进一流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上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