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彰显高新产业韧性和活力
(原标题:特殊时期GDP增速7%——杭州高新区(滨江)彰显高新产业韧性和活力 马晓才、李洁)
今年上半年,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新华三集团成为中国移动2020年第一标的最大中标企业;杭州中恒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全栈式5G通信电源解决方案;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自动红外体温筛选设备供不应求;浙江红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今年以来连续中标云南电网、内蒙电网、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等项目……
特殊时期,杭州高新区(滨江)彰显出韧性与活力,不少高新企业逆势而上。数据显示,该区1~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5%,GDP增速为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4.8%。
这一现象,被业界誉为滨江现象。
滨江现象,有其独特的成长路径,也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迪:在优质创新生态的基础上,构建更有韧性的产业体系,完善更有活力的企业生态系统,形成发展动力更强、抗压性能更好的协同机制。“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的质地强韧、融合度高,使滨江从疫情冲击中迅速恢复正常生产。
今年是杭州高新区成立30周年。30年发展,该打造出一条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开发以及电子商务运用,再到网络运营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网络安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全产业链体系,培育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冠军。
在特殊时期,“枝繁叶茂”的产业生态焕发出超强应变能力,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产业形成抱团迎战的良好局面,“打通上下游、技术变产能、实现内循环”,率先布局“新基建”“新健康”。
一方面,杭州高新区(滨江)积极开展国产芯片的适配研发,加快集成网络、技术、存储、安全等国产化电子元器件的整机设备开发,强化芯机联动,新华三、矽力杰、纳晶科技、长川科技、中恒电气等优势企业均实现了快速增长,1~6月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增速达到18.7%。另一方面,区内海康、大华、大立科技、博日科技等企业,基于视觉识别领域的技术积累,将数字技术嵌入生命健康产业,快速投产红外热成像仪、核酸检测仪等新产品,该区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41.3%和42.4%。
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并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杭州高新区(滨江)清楚意识到,唯有创新,才有变革的机遇。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该形成了高研发效率、高转化效率的创新生态。
每年,宏杉科技、恒生电子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30%。去年,仅海康威视一家企业的科研投入就超过39亿元。2019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全社会研发投入166亿元,占GDP比例多年来保持在10%以上。杭州高新区(滨江)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57.57件,位居浙江省第一,其中九成以上来自企业。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紧密结合,把产业的需要作为创新的导向,为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以中恒电器为例,今年上半年企业逆势增长,是长期专注于创新的厚积薄发。中恒电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7年到2019年,中恒电气主要在做的事情,就是投入研发,集中精力于技术的更新换代。”自2017年起,中恒电气紧握5G风口,分别与腾讯、阿里巴巴携手,全资组建联合实验室,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进一步推进各项研发工作。
围绕数字经济产业链,杭州高新区(滨江)还形成了从种子轮、天使轮、ABC到上市的科技金融链,为科创型企业迈向资本市场提供了便捷有效的融资途径。目前,区内拥有累计上市公司52家,累计培育新三板挂牌企业106家,总数均列浙江省各区县首位,上市公司市值超8000亿元。
杭州高新区(滨江)产业发展始终保持活力,与服务链营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以“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理念传承高新区服务企业的快速高效,在疫情来势汹汹之际,该区四套班子带头开展“亲清三访”,快速出台政策、及时拨付各类资金31.87亿元,协调解决企业问题6396个,使企业损失降到最少、复工达产快人一步。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是模拟芯片行业的技术领跑者,2008年,由游步东和合伙人陈伟创立,过去10年年成长率超过30%,截至2020年5月,公司获得1196项专利。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创业,游步东深有体会,“杭州高新区(滨江)为安商稳商提供的一系列政府服务,让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游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滨江对于人才的重视让我们能够在这里大展拳脚”。
相关阅读:
- ·杭州西湖区高新产业铸就科技创新先导区(08/18)
-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