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宁波独有 >> 经济大观 >> 浏览文章

宁波构建总部经济发展新机制

2010/3/1 10:25:56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企业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会使企业能以较低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两个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在同一个企业的最佳配置。由此,总部所在中心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效能释放,加工基地所在欠发达地区密集的制造资源优势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部经济体现了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配力、控制力和对资源的调配力,有利于中心城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城市功能的转型,并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佳组合。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宁波发展总部经济不仅必要,而且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基于对宁波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加快构建宁波总部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必须充分发挥总部经济的“六大效应”,高度关注“总部—基地”格局构建过程中的“两迁”现象,积极采取“四大策略”,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宁波总部经济发展态势的基本判断

    目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知识密集的大城市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二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成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三是中小城市企业总部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企业生产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双向流动”趋势日益明显;四是区域性“总部-制造基地”合作模式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中最具有发展活力的经济圈,也是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域,三大区域内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总部—制造基地”分工合作模式。如长三角经济圈总部经济发展较成熟,“总部——加工基地”区域合作模式基本形成,即以上海为核心,重点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以江浙一些城市制造业密集的腹地为制造基地,形成了较完整的区域产业链和功能链。“总部—制造基地”空间分离的企业布局模式,能够使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由传统的产业合作、产品合作,向产业链的管理决策、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与生产制造环节等不同区段的功能合作、功能配套拓展。

    目前,宁波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是:成效显著,但总体上还比较滞后。成效显著表现在,根据《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显示,宁波已跻身中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第二能级,排名第11位,与上年位居第三能级、排名第13位相比,有了实质性的改善;总体上还比较滞后表现在,不仅落后于一线城市,而且较之其他综合发展能力相近的同类城市,差距也较明显。该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连续两年均稳居第一能级,而与宁波同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杭州、南京,虽同属第二能级,但其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排名要靠前得多,杭州和南京连续两年稳定在第5位和第6位,位居第二能级城市中靠前的位置,而宁波却位于第二能级之末。这与两地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有关。以杭州为例,2007年7月,杭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了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总部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这两年,杭州又不断跟进、出台后续的优惠政策。随着发展环境的逐步优化,杭州集聚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既有东方通讯、UT斯达康、娃哈哈、阿里巴巴、新中大等一批知名本土企业总部,也吸引了吉利集团、苏泊尔集团、康恩贝集团、浙江广安集团等省内外其他城市大企业总部的入驻。同时,诺基亚、摩托罗拉、日本精工、亚洲光学、华为3COM等国外知名企业也在杭州设立了研发中心。

    当前,宁波发展总部经济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对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未能提升到区域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城市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国际地位尚不足以吸引大量企业总部入驻;发展相对缓慢的现代服务业尚不足支撑企业总部的有效运作等。尽管如此,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从现实基础和未来愿景看,宁波发展总部经济都是时候了。一方面,宁波人历来有创业谋生的传统,“宁波帮”曾经把生意做到上海、香港乃至世界各地,并且做得十分出色。如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各种优质商业资源的集聚使得本土创业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宁波民营企业优势明显,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具有生产型地区总部建设的市场需求,以及研发型地区总部经济基地的发展前景。更进一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化,吸引企业总部入驻的因素也将逐步“去行政化”,城市商务功能、人居环境、社会事业与保障等将成为企业总部布局的主要考量因素,这给并非区域行政中心但是商业氛围浓厚、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宁波构建总部基地提供了契机。

    二、宁波发展总部经济要充分实现“六大效应”

    2010年,宁波的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到关键阶段。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由过去单单求快的“增长”转向好中有快的“发展”,发展高智力的“绿色”总部经济将是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其实质是实现宁波城市功能的转换。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将其功能由原来的生产转换到管理和服务上来,即由原来的生产型城市转化对周边区域的经济活动实施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型城市。这是宁波城市发展的重大突破和战略转移,由此会带来“六大效应”:

    1、税收贡献效应。一是企业的税收贡献效应。无论采取哪种组织方式,总部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总部所在地方上缴所得税;二是公司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效应。在总部工作的高级白领,其丰厚的个人收入,必然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2、产业乘数效应。总部所在地将逐步形成为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并带动商务写字楼、房地产投资的增长;而一个制造业大公司的基地向另一个区域的迁移,往往会带动多个与之关联的产业和行业的发展。

    3、消费带动效应。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以及保障商务活动和研发活动所必须的各种配套消费;第二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旅游、购物等等,这种消费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劳动就业效应。“总部—基地”格局的形成,会带来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包括知识型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5、社会资本效应。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能够提升这一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该区域的地产升值。同时,总部经济加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再造,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的国际化步伐。

    6、技术进步与外溢效应。由于技术溢出存在着发展梯度,总部聚集地由于发展程度较高且拥有更多的创新要素,必然处于梯度的高端,而基地必然会承接总部外移的一般性技术。

    三、宁波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策略

    1、高度关注宁波“总部—生产制造基地”布局中的“两迁”现象

    近年来,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过程中所出现的“两迁”现象——生产制造基地向欠发达地区迁移、总部向大城市或中心城市迁移,在宁波也有明显表现。

    原来在某个“小地方”渐渐做大的企业,基于做得更大更强的内在冲动和发展要求,将其“首脑机关”迁往宁波,继续留在本土的那一部分就演化为生产制造基地。这是宁波总部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第一个外迁;第二个外迁则起始于在宁波已颇有实力和影响的大企业,基于宁波不断提升的商务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压力,也为了避免产业结构同质化的弊端,有了将生产制造环节分离出来而外迁到周边地区的内在冲动和实际行动。

    “两迁”的结果,是构建了宁波“总部—生产制造基地”的格局;而“两迁”的背后,则是宁波的企业与区域产业集群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由原来本土企业的一部分演化成的生产制造基地,还是由大企业及其总部所衍生出的生产制造基地,它们都既依托于或寄生于宁波产业集群而成长,又反过来助推宁波产业集群的发展,从而呈现出一种良性互动的格局。一方面,本土企业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继续留在当地(宁波周边地区)或大企业在这一地区外建生产制造基地,都是看中了这一地区的产业发展前景和产业布局,尤其是青睐其产业集群的布局,并由此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得到这些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支持的生产制造基地,又通过适当的方式“反哺”,促使产业集群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总部经济发展阶段;或者说,是总部经济与产业集群互动融合的发展阶段。

    2、采取“四大策略”切实解决总部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两迁”现象的出现,既给宁波发展总部经济带来机遇,又同时带来了难度。这表明,宁波发展总部经济不能一蹴而就,还存在诸多问题。应采取“四大策略”着手解决其中突出的问题。

    1)、循序实现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引进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区域性总部或者国内大企业集团的职能型总部为重点,这是近期目标;待这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后,可以把跨国公司或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大区域性总部为重点,如华东区总部等,从而发挥宁波对所在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与辐射作用,这是中期目标;宁波发展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全国性总部为重点的总部经济,发挥对全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则是长期目标。

    2)、充分发挥宁波作为重要“节点”的优势作用。宁波是“上海—宁波—周边中小城市”的“总部—基地”发展链条中的关键“节点”,即具有“作为上海的基地、周边中小城市的总部”的特色定位。如果说宁波是上海的基地,是周边中小城市的总部,则周边中小城市就是基地的基地。宁波发展总部经济对于承接上海的辐射并由此形成扩散效应,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以后,宁波将逐步进入上海经济圈的核心圈层。在“总部—基地”的经济架构下,应先做上海的基地,然后才能逐步成长为一个有特色、有影响、有别于上海的总部经济城市。

    3)、要主动错位选择。上海作为国际性城市,主要吸引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跨国公司中国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总部;杭州、南京作为沿海区域中心城市,主要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和国内大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省内本地企业总部;宁波主要是留住本地企业总部,侧重发展民营经济总部。积极推进临港大工业的战略合作与重组,加大对特大型央企的引进力度。同时,要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落户,有效集聚国内、省内大企业的高端部门,如研发、营销、组装总部。从长远来看,宁波应发挥产业基础和商务功能优势,争取吸引省内企业总部和国内大型企业区域总部入驻。这样,可以有效规避长三角总部经济发展存在着的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不强、城市间分工不够明确的制约因素,避免与长三角区域各省市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等问题,形成区域内长远的竞争力。

    4)、要兼顾总部与基地的发展。宁波作为众多总部企业的所在地,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随着生产制造基地的外迁,宁波城区内可能会出现“产业空洞化”倾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满足高端企业和人员的需求,又是对“空洞”产业进行的适时填补,更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良好契机。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展总部经济时,应纠正通常存在的一个倾向,即过于关注总部,而往往忽视或轻视了基地的发展。这对于周边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也从根本上有悖于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实际上,总部经济与基于区域经济的制造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发展总部经济的时候,应做到“总部—生产制造基地”布局下的总部与基地两者兼顾。

文章关键字:宁波总部经济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