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五星网 >> 宁波独有 >> 经济大观 >> 浏览文章

总部经济—城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10/21 13:59:09 五星网 浏览: 【字体:
文章导读:    总部经济作为区域、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是总部企业充分聚集,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力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总部经济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

    总部经济作为区域、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是总部企业充分聚集,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力带动和辐射作用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集聚带动作用大等显著特点。总部经济已成为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进而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近期,宁波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将总部经济发展纳入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并配套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作为宁波市的中心城区,海曙区人多地少空间狭小,但同时具备商贸商务繁荣、功能配套完善、行政科教资源丰厚等优势。针对辖区特点,海曙区委、区政府将总部经济定为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发展战略。

  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海曙区的经济迅猛发展,各项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区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辖区面积仅29.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极为稀缺,经不起粗放经营。在此背景下,海曙区必须扬自身区位产业之长、避土地空间之短,全力发展以优势资源高度集聚为特色的集约型经济,继续保持海曙的活力和竞争力。
  资源所限。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等资源。海曙区目前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个区域。其中东部区域主要依靠城市拆迁获得,但随着和义路、鄞奉路、月湖西区、南站区域等“中提升”项目的实施,上述区域的资源已所剩无几。西部区域主要集中在望春、段塘等街道,还拥有发展留用地指标1097.2亩,已经落实用地指标的858.8亩。落实的用地指标中已供地802.9亩,其中已建成355.1亩,占全部发展留用地的32.4%。总部经济恰恰符合城市的资源特点,使城市能够发挥资源优势而规避资源劣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所需。截至去年年底,海曙区第二产业比重占15.4%,第三产业比重占84.6%。第三产业中占一定比例的商贸业受整体购买力、区际竞争等影响已日趋饱和,增长乏力。而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法律、审计、设计等行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共有法律、会计、企业管理咨询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企业340家,但结构尚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高端、涉外的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还不多,实力还不强。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来看,仅有67家超过100万元,占企业总数的19.7%。从企业资产总额来看,仅有22家超过1000万元,占企业总数的5.1%。发展总部经济,通过众多企业总部的聚集,能进一步带动金融、保险、会计、律师、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所盼。企业是总部经济发展主体,也是重要动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规模扩展和成本控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区有一大批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有条件在不同区域之间以总部经济模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参与市场开拓与竞争。同时,这些土生土长的骨干企业,它们在海曙孕育、发展、壮大,对海曙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尽管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不得已将制造环节或工厂搬迁到周边区域,但是这些企业非常希望能将企业的管理、销售、研发、设计等高端留在海曙,实现根植性发展。今年上半年,区政府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就全区总部经济发展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与情况排摸,受访调研的25家企业均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强烈意愿和需要。

  总部经济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作为中心城区,海曙区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城市功能,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总部经济所需要的基础和条件。辖区内不但商贸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功能配套完善,具有充沛的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而且行政资源、科教卫生资源丰富。尤其是海曙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通过充分利用、拓展拓新文化资源,形成了沿三江、环月湖文化风光带,彰显了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这对吸引总部企业入驻和继续做强做大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近年来,海曙区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培育和引进了一批总部型企业。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有总部企业196家,其中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31家;上市公司6家;营业额3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05家。“十二五”期间,海曙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发挥优势与错位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留根工程与迎凤工程等结合,推动全区总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力争把海曙区打造成长三角南翼地区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总部经济示范基地。
  引育并进。海曙区将立足现有发展基础,按照“培育、引进、拓展”的思路,多管齐下,积极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一是培育发展一批本土总部企业。积极推进本土优势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扎根海曙,在我区设立综合型总部或者研发、销售等职能型总部。按照“内强总部,外拓基地”的思路,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通过资本经营、业务重组、建设生产基地等方式,加快实现生产企业向总部企业的转变;二是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总部企业。以周边中小城市总部企业,已在海曙投资的外商企业、中央大型企业和长三角地区大型民营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分支机构为重点,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优化服务、创新招商模式、增强中介服务等措施,积极引进一批区域性综合型总部企业,以及投资、营销、物流、结算等职能型总部企业,逐步形成龙头带动效应;三是服务壮大一批现有总部企业。以增强现有企业的归属感和植根性为目标,着力服务好现有的196家总部企业作为形成海曙总部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切实解决总部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现有总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点面并重。紧紧围绕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功能定位,结合分区规划总体要求以及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海曙区总部经济发展以“沿江、沿线、沿枢纽、沿湖”为总体功能布局,形成核心区→提升区→拓展区层级带动、多极提升的发展格局。“沿江”即围绕天一商圈和姚江、奉化江两翼,主要依托天一广场—和义大道超大型城市综合体,结合五金交电地块、莲桥地块、鄞奉路地块开发建设,将该区域提升为现代金融、商贸商务、文化传媒等总部集聚中心;“沿线”即围绕中山路、药行街—柳汀街、环城西路—机场路三条主干道,依托新星地块、城南片区开发建设,结合原有的总部及工业基础,将该区域打造成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网络信息等总部和机械、电子、服装产业总部等集聚基地;“沿枢纽”即围绕南站区域工程开发建设,依托铁路、公路、地铁、公交等互融互通的枢纽地位,致力发展物流、贸易、旅游等企业总部;“沿湖”即围绕月湖片区开发提升,突出发展创意设计、广告传媒、旅游服务等总部经济。
  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使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溢出效应显著提高。加强市区联动、政企沟通和部门协调,制定出台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和总部经济实施意见,强化对总部经济的研究与监测,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统计制度、评价考核机制。加紧制定总部企业认定标准及实施细则,修订扶持政策,建立科学的梯度扶助机制,鼓励企业建造总部大楼、转型升级和拓展发展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对总部企业吸纳高端人才、行业紧缺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金融、保险、会计、法律、物流、旅游、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总部企业提供良好的支撑服务。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继续实施项目全程跟踪、领导结对包干等服务,致力构建与总部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政务、交通、办公、生活等环境。

文章关键字:总部经济,经济转型,转型升级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  编辑:8037 返回顶部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kf#5sw.com,#换@。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