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文化五年:从大市到强市
这五年,是宁波文化软实力腾飞的五年;
这五年,是宁波文化民生飞跃的五年;
这五年,是宁波文化创新喷薄的五年。
当2006年宁波吹响深化文化大市建设的号角,宁波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从此,文化成为与经济同等重要的发展战略;从此,宁波由“富裕之城”向“活力之城”、“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创新之城”迈进。宁波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五年的倾注,最终锻造了一个文化大市,宁波有着自己厚重的文化积淀——五年的背后连着千年的文脉。
让我们把目光再往前上溯1100年,落在唐代明州城外来自东瀛的桅樯帆影上;或者往前上溯7000年,落在河姆渡先民收获水稻的弯曲身影上。我们能够找到其中的答案。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秉承千年名城独特的文化气质,宁波出色地交上了现代化命题的答卷,精彩地诠释了一座古老的现代城市幸福的含义。
千年的沉淀、五年的积累,今天,当我们再度发出向“文化强市”进军的号角时,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这是一种实力的自信,更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没有文化支撑的发展,是难以持久的发展。宁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同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为打造“活力之城”开启了文化源泉。
9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3件省“五个一工程奖”,50余件全国常设性文艺奖……宁波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收获如此丰硕的成果;
民俗风情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甬剧《宁波大哥》,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小姨多鹤》……宁波的“文化制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全国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
这就是文化软实力。五年的发展,让宁波前所未有地体会到软实力的坚硬。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城市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2008年,宁波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100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宁波开始由富裕型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
但经济发展了,问题也出来了——
贫富差距拉大,和谐在哪里?暴富心理盛行,文明在哪里?困惑情绪滋生,幸福在哪里?经济瓶颈显现,动力在哪里?
面对种种问题,下一步的发展之路该怎么走?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宁波,迫切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宁波要以抓经济建设的气魄、决心和办法,把文化建设抓上去。”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指出。
发展经济并不是最终目的。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和谐文明的社会中,创造并充分享受到高度文明的文化和社会富裕成果,才是我们的目的。这一点,宁波的决策者有着清醒的认识。
高速发展的经济和严重滞后的文化这对矛盾不解决,势必严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未来的发展方向看,GDP必须提质增效。GDP要提质增效,其本质就是要提文化之质,增文化之效。
科学发展,在宁波有了全新的注解。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一是经济发展根本的是要依靠文化的力量。
宁波是资源小市,宁波的发展奇迹离不开积淀深厚的商帮文化务实创新精神的滋养,离不开海洋文化开放进取精神的推动;
二是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资本优势,直接拉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短短几年间,宁波文化产业从单一的影视、文具业、工艺美术等,发展到逐步形成现代传媒、演艺、会展、创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一批现代文化产业群。2010年宁波动漫产量位列全国十大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城市第七。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文化推动经济,经济反哺文化。“十一五”期间宁波财政累计投入45亿元用于文化民生建设,一大批重点文化设施陆续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关键词 文化民生
没有文化的民生,是不完整的民生。宁波以文化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构建文明之城、幸福之城写下了文化注解。
宁波有一个“停电”的故事广为流传。
2001年的一个冬夜,一场文艺晚会正在宁波中山广场举行,突然停电,整个舞台一片漆黑。数万名市民没有喧哗,无人散场,在瑟瑟寒风中静静等待了26分钟,直到重新通电,亮起灯光,才爆发出一阵由衷的掌声。
这种不加修饰的表现,印证了宁波市民的良好素质,也折射出一个城市真实的文明水准。
从“顺其自然”隐姓埋名累计捐款近800万元,到热心市民3天为患白血病的青海女教师罗南英捐款60万元,在宁波,爱心故事太多太多。
这种爱不是凭空生成,而是根植于城市的文化之中。它萌芽于文化的熏陶,内化为道德情操,最终汇成一座城市强大的凝聚力。
文化,在宁波市民的心中播下了优良的道德种子。
于是,林萍、毛文国、周以国、严意娜、张瑜、江小金等道德模范和精神楷模源源涌现;由此,宁波两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三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文明来自哪里?幸福又来自哪里?来自于文化民生的改善。
当人民生活从宽裕型小康向全面小康型转变,家庭消费从“物质型”向“精神型”延伸,文化民生不仅仅意味着对文化需求的满足,而是一种公民权利。是否公平享有文化资源,是否享有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决定一个城市文化含量的重要指标。
“文化是民生之魂。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宁波市市长刘奇说。
宁波用坚实的脚步印证着自己的承诺——
2003年,宁波音乐厅落成,投资0.55亿元;2004年,宁波大剧院建成,投资6.5亿元;2005年,宁波美术馆落成,投资1.2亿元;2008年,宁波博物馆开馆,投资2.5亿元;2010年,宁波书城开业,投资8亿元;2012年,宁波文化广场将建成投运,计划投资30亿元……一张遍及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编就。
中国艺术节、国际声乐赛,国宝展、乾隆珍宝展,亚洲桥牌锦标赛、国际象棋挑战赛……宁波的百姓从未像现在这样在家门口享受到如此高品位的文化盛宴;
万场电影千场戏、农民电影节,百镇千村种文化、全民读书月,雄镇大舞台、海享文化大舞台……宁波的百姓也从未像现在这样享受着如此丰盛的文化服务,拥有如此广阔的艺术舞台。
相关阅读:
- ·宁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经济社会转型(04/09)
- ·“宁波金融城”破茧 多家金融机构纷纷(04/01)
- ·加快对接上海自贸区 促进宁波经济转型(03/24)
- ·大气魄描绘宁波城市蓝图(03/13)
- ·2014年宁波将投入上亿元资金鼓励企业扩(03/04)
- ·寻找宁波经济发展的突破口(03/03)
- ·卢子跃:打造新增长点 促宁波创新驱动转(02/28)
- ·2013年宁波完成年度投资1900亿 力促全(02/17)
- ·宁波市文创产业开启经济增长“新引擎”(02/14)
- ·政协提案助推宁波经济转型升级(01/15)